节日中的余荫山房-番禺区·岭南四大园林·余荫山房

2023-11-20 05:44:02 来源:天气频道

期盼已久的“中秋逢国庆”双节假期来临之际,我们也像其他爱好旅游的人们一样,兴高采烈地启程,当然,一家三代四口人没敢在“十一”这天汇入车流大军奔赴太远的路程,而是选择了佛山周边游,前往的是广州番禺区南村镇的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也叫余荫园,与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佛山禅城的梁园一道,合称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而且余荫山房是四大名园中保存原貌最好的古典园林,是典型的岭南园林建筑,而且也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四大名园都是在清代建造的,都属私家园林。余荫山房始建于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历时5年,于同治八年(1869年)竣工。山房故主邬彬,字燕天,是清朝举人,官至刑部主事,任七品员外郎。他的两个儿子也是举人,因而有“一门三举人,父子同登科”之说。
邬燕天告老归田,隐居乡里,聘请名工巧匠,吸收苏杭庭园建筑艺术之精华,结合闽粤庭园建筑艺术之风格,兴建了这座特色鲜明、千古流芳的名园。为纪念先祖的福荫,取“余荫”二字作为园名,又因这座园林地处偏僻的岗地之下,因此叫做“山房”,以示谦逊。
我们到达这里的时候是上午九点半,对于景区游览来说在时间上算比较早的,所以园内的游客比较少。园区不大,占地面积不足两千平方米,但亭桥楼榭,曲径回栏,荷池石山,名花异卉等一应俱全。
我们从正门牌坊进入园内,右侧是园内建筑,并排的有潜居邬公祠、善言邬公祠,左侧是灵龟池。
进入善言邬公祠,这是三进祠堂,分别为门厅、享堂、寝堂。但现在门厅摆放桌椅及兰花,二进偌大的天井正在进行兰花展,悬挂着得奖等级,各色各样的兰花争奇斗艳,花香四溢。
最里进墙上贴着“仁义礼智信”相关文字,前面摆放众多长条桌椅,上有纸笔等物品,用于开笔礼使用。开笔礼为人生四大古礼之一,这里恢复了传统开笔仪式,成为园区一项极富特色的活动。
最别具一格的是有两间共享书屋,清雅寂静,满屋书香,游客可随意翻看,也可在此细细品读。
过厅堂,穿竹径,便到山房的花园门。门旁有对联一幅:它与“余荫”二字分别作为上下联的第一个字。上联是“余地三弓红雨足”,古人以一箭之地来比喻一百步的距离。“弓”即是箭,三弓就是三百步的距离,指这个园林的面积很小。“红雨”,暗指整个余荫园四季花果不断。下联“荫天一角绿云深”,把园内绿树成荫的环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上下联中的“足”字和“深”字,深刻表露了园主人告老归田的心意。
余荫山房布局精巧,它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将画馆楼台,轩榭山石亭桥尽纳于三亩之地,布成咫尺山林,造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幽深广阔的绝妙佳境。
园景可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部的中央为一八角形水池,池中有八角亭一座,名“玲珑水榭”,原是赋诗把酒、吟风弄月之所,有“丹桂迎旭日、杨柳楼台青、腊梅花盛开、石林咫尺形、虹桥清晖映、卧瓢听琴声、果坛兰幽径、孔雀尽开屏”的八角玲珑。这首诗中描绘的,正是余荫山房的四季景色。
水榭东北角点缀着挺秀的孔雀亭和半边亭(来薰亭)。孔雀亭中有两只孔雀,老老实实地待在里头,没有众多人鼓掌,这孔雀开屏恐怕是难得一见啊。有意思的是孔雀亭下是一水沟,环绕整个园区,锦鲤漫游水中,也许是孔雀排泄物可以喂鱼?大概是这样吧。
 旁边的“来薰亭”半身倚墙而筑,很是别致。只是这三个篆字很难辨识,有两位男士也在此猜测,我说是“来乐亭”,一老者说是“来梦亭”,总之没有一个人猜对,直到后来拿到园区宣传册才有了正确答案,原来是“来薰亭”。
西部以长方形石砌荷池为中心,池南有造型简洁的临池别馆;池北为主厅深柳堂。堂前庭院两侧有两棵苍劲的炮仗花古藤,可惜现在不是它怒放的季节,见不到一片红雨的绚丽景象。
深柳堂是园中主题建筑,是昔日园主会客之所,也是装饰艺术与文物精华所在。堂前两壁满洲窗古色古香,厅上两幅花鸟通花栩栩如生,侧厢三十二幅桃木扇画,碧纱橱的几扇紫檀屏风,皆为著名的木雕珍品,珍藏着当时名人诗画书法,隔莲池相望,有“临池别馆”呼应。
余荫山房南面还紧邻着一座稍小的瑜园,是余荫山房住宅式庭院。建于1922年,是园主人的第四代孙邬仲瑜所造,是用来招待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的,但传说他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在新婚前夜居住过,于是也被称为“小姐楼”。底层有船厅,厅外有小型方池一个,第二层有玻璃厅,可俯视山房庭院景色。
在文昌景区,是以中华文昌文化为主线,继承岭南传统造园技法,主要有文昌飞阁和挂榜青山两大景观。
文昌阁外观呈八角形,貌似四层,实则三层,翼角翘起,气宇轩昂。挂榜青山,假山石、瀑布、绿树形成一体。关键是它们以水为中,以水建园,形成倒影,最是好看。如果站在对面的“闲趣”亭,则把这些景物一览无余。
余荫山房真不愧为园林之宝,如果要寻找历史文化的根源,余荫山房就是一所不可不游的岭南庭院!

番禺区·岭南四大园林·余荫山房,“烟雨入江南,山水如墨染……”

番禺区·岭南四大园林·余荫山房

门店:

余荫山房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北大街

“烟雨入江南,山水如墨染……”

打卡2021大众点评必玩榜,

岭南四大园林之一余荫山房

近距离感受岭南园林之美

在亭台楼阁之间,假山流水之境流连忘返

随手一拍,就是一张让朋友圈羡慕的靓照

余荫山房,又称“余荫园”,

建成于清同治六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

是岭南园林的代表,

与清晖园、可园、梁园一道合称为岭南四大园林。

园占地总面积约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术特色著称,充分表现了古代岭南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被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余荫山房的布局十分巧妙园中亭

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

山山水水尽纳于方圆三百步之中充分反映

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特色表现

·文昌阁·

文昌阁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特色,殿内有人物、

花卉、鸟兽、山水等特色绘画,两侧、

回廊天花也满布

·善言邬公祠·

来到善言邬公祠,浓厚的宗族文化色彩

洋溢在每一处别致的细节里。

屋脊上也用了大量的灰塑装饰,

图案精美,寓意深刻。

/不可错过的古风打卡点/

园内亭桥楼榭、古树参天、奇花夺目

每一处都是秒出大片的打卡点!

各处古色古香,赶紧换上

喜爱的衣裳来这里拍拍拍!

这里还有汉服体验馆,换上汉服或旗袍,

让自己身临其境~

·浣红跨绿·

园内有一泓池水,横卧一座廊桥,

造型小巧玲珑,全长虽然只有20米

,但它把桥、廊、亭、栏巧妙组合,

有如一体成型,十分精致

站在桥边看着柳絮随风飘扬

超有意境~

·玲珑水榭·

这个八角卷棚歇山顶建筑是骚人

墨客挥毫雅叙的地方,

窗户八面开启,玲珑通透,置身水中。

轻轻推开飘窗,感受外面的鸟语花香~

余荫山房的造林之妙在于通过回廊、

花窗、影壁的巧妙借景,造就了园中有园、景外有景

的绝妙效果,使得小小园中的

景致更加的深幽广邃。

余荫山房游记

前两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朋友推送的图片非常漂亮,这个地方就是番禺的余荫山房。
早晨起床后,我萌生了想去看一看的想法。简单洗漱过后,跨上包说走就走。从幼儿园出发,坐地铁,转公交,步行了一段路,不算太远。
到达目的地我发现这个中秋假期,余荫山房有游园活动。天生爱玩的我,急不可待。领到游园卡后,先到达猜谜区,转了一圈,会的不多。就找了一张自己比较有把握的,结果顺利过关了。
第二关,我选择了投壶,手感不错,八支箭嗖嗖地钻进了壶中。我十分开心!
第三关就有点难了,因为我还没有游园,不清楚里面有哪些景点,就凭着以往经验分析,在工作人员提示下,也算过关。
抽奖的时候,运气不佳,得了一个安慰奖,拿到一个书签。
我在拐角处找到了【深柳堂】,有客厅,有书房,有娱乐的地方,我非常喜欢这样的设计风格。
我每一处景致都看得认真,因此我今天的收获很大。以这样一种方式结束假期,我觉得蛮充实的!

清代举人邬彬的余荫山房的四大奇观指的是什么?

1867年,19岁的广州番禺南村人邬彬考中举人,为乡试第一。后官至刑部主事,任五品员外郎。后来,他的两个儿子也先后中举,有“一门三举人,父子同登科”之说。

一家出了3个举人,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情。于是,邬彬于1867年,以其祖父邬余荫之名在番禺南山脚下、其宗祠旁边的空地上,建造了余荫山房,又叫余荫园。

表示纪念和继承祖先的余荫,让子孙后世更加荣华富贵。为了造好余荫山房,邬彬聘请了许多造园名师,花费了近3万两白银,历时五年,才终于在1871年竣工。

余荫山房在广东番禺南村,占地1598平方米,坐北向南,布局精巧,它吸收了北方和苏州园林的特色,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将画馆楼台,轩榭山石亭桥尽纳于三亩之地,布成咫尺山林,造出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书香文雅、幽深广阔的绝妙佳境。

余荫山房通过名工巧匠的精雕细刻,使全园的文饰做到丰富而精致、素色而高雅,给人们一种恬静和雅淡的美感,如置身于“波暖尘香”之中。

园中之砖雕、木雕、灰雕、石雕等四大雕刻作品丰富多彩,尽显名园古雅之风。更有古树参天,奇花夺目,顿使满园生辉。而园中“夹墙竹翠”、“虹桥印月”、“深柳藏珍”和“双翠迎春”等四大奇观,使游人大开眼界,乐而忘返。

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有两个:一是“缩龙成寸”.园内的建筑布局精巧有致,藏而不露。弹丸之地,把亭、台、楼、阁、堂、轩、桥梁、廊提、石山碧水、浮莲全都包含其中,且回廊、花窗影壁相互借景,游入其中感觉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好一个曲径幽深。

二是“书香文雅”。不离居室,满园的诗联、佳作文采缤纷浓郁,真可谓岭南园林建筑艺术中的精品。

下雨天是赏园最佳时间,淅淅沥沥的小雨洒在碧绿的睡莲塘中,在深绿的莲叶上滚着,在淡绿的睡莲花瓣上沾着,满园都是淡淡的睡莲香气,几条硕大的红色锦鲤在花间穿行,周围都是如绿云般的竹叶在雨中沙沙地响着。

各建筑以风雨廊连接,圆门、漏窗、楹联、牌匾、花坛和假山,浑然一体。余荫山房以小巧玲珑的艺术特色著称,它与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佛山的梁园一道,合称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而且是四大名园中原貌最好的古典园林,是岭南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

余荫山房正门门额为“余荫山房”。正门内,遍植四季花木。往右入一道圆形拱门,迎面是砖雕“寿”字;在门后一短廊的夹墙内种着一排竹子与外界分隔。

相传造园时,园主人邬彬受了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影响,于是决定要在园内种竹。

但在不足三亩的地方内又怎能种竹呢?园主人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在墙与墙之间,先种上翠竹,然后才建墙和房。这一来,竹子既不占用庭园的面积,又能控制它的生长蔓延,并且可以挡住园外的尘土,一举三得。

更妙的是,由内院观之,修篁如在园外,由外围赏之,又分明是园中景物,亦内亦外,暗合“亦是亦非”的审美哲学,乃园林“借景”手法中的高明招数。

这些竹子大都已有140多年的寿命了,但仍然青翠欲滴,因而为余荫山房的第一大奇观“夹墙翠竹”。

穿“夹墙翠竹”之竹径,经余荫山房的第二道门、山房的花园门入园。门旁两侧,有园主人邬彬亲自题写的对联一副:

余地三弓红雨足;

荫天一角绿云深。

这副对联,巧妙地把园名“余荫”两字嵌了进去,并点出了余荫山房的特点:布局合理、小巧玲珑、书香文雅。

在上联中,“弓”即是箭,古人以一箭之地来比喻100步的距离。三弓就是300步的距离,意思是这个园林的面积很小;“红雨”,暗指整个余荫园四季花果不断。

下联中则“荫天一角绿云深”,把园内绿树成荫的环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上下联中的“足”字和“深”字,深刻表露了园主人邬彬对余荫山房的挚爱和深情。

余荫山房二门里,有一道30米长的石拱风雨廊桥,把整个余荫山房园林的建筑划分成了东西两区。余荫山房西半部有深柳堂和临池别馆;东半部有玲珑水榭、卧飘庐、杨柳楼台、孔雀亭和来薰亭。

余荫山房西半部,又以长方形石砌荷池为中心,将其分成了南北两部分,池北为主厅深柳堂;池南为临池别馆。荷池使园林更加有层次,因而形成了余荫山房的第二大奇观“虹桥映月”。

深柳堂是园主人邬彬曾经读书的地方,堂前的石柱左右两边分别缠绕着两棵苍劲的炮仗花和古藤,花儿怒放时宛若红雨一片,衬托着深柳堂,十分绚丽。

深柳堂面阔三间,因为园主人曾在北方做过官,所以他用白色和紫色的玻璃来装饰窗子,从堂内看出去,是严冬下雪的景致,让人感受北国风光。在深柳堂前有一副楹联:

鸿爪为谁忙,忍抛故里园林,春花几度,秋花几度;

蜗居容我寄,愿集名流笠履,旧雨同来,今雨同来。

深柳堂是余荫山房的主题建筑,也是该园木刻工艺和书法绘画精品的集中之地。深柳堂珍藏有很多精品,包括堂前两壁古色古香的满洲窗、厅上两幅大型紫檀木花鸟通花花罩栩栩如生、刻在长4米的樟木板上的咸丰帝圣旨、侧厢32幅桃木扇形格画橱、碧纱橱的几扇紫檀屏风,紫檀木雕屏的名人墨宝等,皆为著名的木雕珍品。这是余荫山房的第三大奇观“深柳藏珍”。

其中,引人注目的首先是清乾隆时期大学士刘墉的书法手迹,为通花木雕:

闭门读易程夫子,宴坐焚香范使君。

顾我未能忘世乐,绿樽红芰对斜曛。

隔莲池相望,有造型简洁的临池别馆遥相呼应,建筑细部装饰玲珑精致,兼有苏杭建筑的雅素与闽粤建筑的曼丽。临池别馆是园主人邬彬写诗作画的书斋,夏日凭栏,风送荷香,令人欲醉,环境清静素雅。

门前有一副对联:

别馆恰临池洗砚有时鸥可狎;

回廊宜步月寻诗不觉鹤相随。

余荫山房东半部的中央为一八角形水池,池中建有八角亭一座,是园内第四所建筑,名“玲珑水榭”,俗称“八角亭”。该亭曾是园主人邬彬会见客人、吟诗作对的地方。

水榭呈八角形,八面全是玻璃窗户,结构高雅,既能八面通风,又可以八面观景,有清雅而瑰丽的氛围。对于八角亭的八景,8个方向景致各不相同,有一首五律诗曾概括说:

丹桂迎旭日,杨柳楼台青;

腊梅花开盛,石林咫尺形;

虹桥清辉映,卧瓢听琴声;

果坛兰幽径,孔雀尽开屏。

我国园林建筑艺术风格独特,强调诗情画意。“玲珑水榭”之所以远近传名,就是因为它八角玲珑,既有诗情,又有画意。八角亭里的楹联是园主人邬彬的墨宝:

每思所过名山坐看奇石皴云依然在目;

漫说曾经沧海静对明漪印月亦足莹神。

在“深柳堂”左侧,建有一间供宾友休憩的庐舍,是园中的第三所建筑,也是余荫山房的精华所在,名叫“卧飘庐”。室内的大窗,名为“满洲窗格”,可推拉闭合,能通风透气。大窗通格上镌嵌着的彩色玻璃,朝向庭院的满洲窗可让人一日看尽四时美景,堪称一绝。

邬彬与其两个儿子都是举人,阅历丰富,财力雄厚,筑园时充分调用中西材质,如西洋花纹地砖、意大利进口彩色玻璃,俱为时新花样。而半透明的土产“玻璃”,则是将蚌壳的内侧磨成平滑均匀的薄片,与云母片拼嵌而成,富有岭南特色。

透过一层蓝色玻璃看园中,门栏窗棂好似披上薄薄一层冷霜,犹如冬日雪景;若将两扇叠在一起,通过两层蓝色玻璃看室外,满院枝叶顿时转为赭红,酷似秋日枫林;而推开窗户,南国春夏景致,扑面而至,迎窗开卷,字皆鲜碧。

在玲珑水榭东南,沿园墙布置了假山。“杨柳楼台”沟通内外,近观南山第一峰,远接莲花古塔影。东西两半部的景物,通过名叫“浣红跨绿”的拱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玲珑水榭东北,点缀着挺秀的孔雀亭和半边亭,叫“来薰亭”。来薰亭半身倚墙而筑,周围还有许多棵大树菠萝、腊梅花树和南洋水杉等珍贵古树。

余荫山房的南部是相对独立的瑜园,是园主人邬彬的第四代孙邬仲瑜后来建造的,曾是他日常起居和读书的庭院。

瑜园以船厅为中心,后来是女眷居住的地方,所以又叫“小姐楼”,分两层。首层有桥、亭、池、馆等建筑,二楼是小姐的琴房和闺房等,楼中布置清雅,是琴棋书画、梳妆刺绣、拜佛念经等清代女子生活的地方,过去除女子这外,一般朋友是不能进内的。

余荫山房的北部是均安堂祖祠,堂门外有两棵酸杨桃树,和堂内的龙眼树和紫荆花树组成“子孙成龙”的意思,表示园主人邬彬希望其子孙后代都能继承先祖的余荫,使邬氏后世昌盛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