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上海人什么意思|上海话里的“上海人”怎么说

2024-06-05 10:17:02 来源:天气频道

“阿拉”的意思就是我们,是上海当地人的方言。阿拉”原为宁波方言的第一人称代词。直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第一人称还不是“阿拉”,解放随着移民浪潮的结束,近代意义上的上海话渐渐定型。“阿拉是上海人!”这时“阿拉”已完全取代了“我伲”成为上海人的象征。
“阿拉”来源于吴语宁波方言。以宁波方言为例,宁波方言在表示多个人时常用“拉”作为结尾。例如,“渠拉”表示他们。清末及民国时期,大批宁波人进入上海,对上海方言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上海本土表示“我们”的说法是“我伲”,但在宁波人大量移民上海“阿拉”从中下层市民中兴起继而却成了上海话的代表,以至于许多非上海人唯一知道的上海话便是“阿拉”。另外浙江义乌市和浙江舟山市也用阿拉做第一人称。

上海话里的“上海人”怎么说?“我上海人”是不是说成“阿拉上海凝”?

上海话里的上海本地人对于自己的称谓为“我上海人”就完了。没有“阿拉上海凝”这样刻意用辞的。

上海话作为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上海话是吴语的重要代表,与吴语太湖片其他方言基本能互通,是现代吴语地区比较有影响力的一支语言。上海话是以原先上海本地的方言为基础,自然融合上海开埠后的吴语区各地移民方言而成的一支新型城市吴语。

阿拉全是上海人(1)

扩展资料:

上海话属于吴语太湖片,通常称为“上海闲话”,是现代吴语方言地区的最有影响力的方言之一。这不仅是因上海的城市地位,更是由上海闲话的历史形成和特点决定的。

上海位于江东吴地,本地语言为有数千年历史的古老吴语。吴语一词自古有之,常见于古诗文中,即指江东一带方言,上海话是吴语的一种,承载古代江东文化气息

要论及上海话的渊源,我们首先应该区别两个“上海方言”的概念,因为在上海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过两个“上海话”。上海本地长期自然发展而来的“老上海话”,与目前上海城市四周郊区的方言一致;

上海方言“阿拉”来源?好像有好多种版本?全要~

在上海话中,阿拉是我们的意思
上海话也许是近百年来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方言。明清之际,上海只是东南沿海一处中等规模的县城,那时的上海话与苏州话有些相近。1842年上海开埠,随着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上海渐渐地成了华洋共居、五方杂处的移民城市。“无宁不成市”,在上海的移民群体中尤以宁波人为最多,至清朝末年,旅居上海的宁波人已达40万,约占当时上海居民总数的三分之一。据说曾有人做过统计,现在的上海人当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祖籍宁波,而几乎所有的宁波人都能曲曲弯弯地攀到上海的亲眷。如此庞大的移民群体无疑会对上海城市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而现代沪语中有不少词汇都来自宁波方言,其中最典型的就要算“阿拉”了。
1933年上海青浦人郁慕侠所写的《上海鳞爪》一书中有《宁波人口中之阿字》这么一篇短文:
宁波人即“阿拉”,“阿拉”即宁波人。这“阿拉”两个字已可代表宁波人。故宁波人叫起人来,都以“阿”字上前,如“阿哥”、“阿弟”、“阿妹”、“阿大”、“阿二”、“阿三”……都熟极而流,脱口而出。“阿拉”长、“阿拉”短、“阿拉舍希”尤为宁波人的口头禅,只消听见某人谈话中夹入“阿拉”两字,就可以知道他是的的括括、十足地道的宁波人。
可见,“阿拉”原为宁波方言的第一人称代词。直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第一人称还不是“阿拉”,在上海街头说“阿拉”者还是地道的宁波移民。上海本地居民的第一人称代词是“吾”(我)和“吾伲”(我们,可以直接说“伲”)。1931年9月,***分别用普通话和上海话仿照民间小调写下“乱来腔”《东洋人出兵》,其中上海话版就有这么两句:“不过难为仔我伲小百姓,真叫做,拿伲四万万人做人情。”
方言的变化是个渐变的过程,10年上海话又有了很大的改变。20世纪40年代,语言文字学家倪海曙曾用上海方言写过一篇小说《三轮车》,勤劳本分的三轮车夫为了能让乘客赶上看电影,卖命地踏着车子,他说:“踏慢仔影戏要开格呀,此地踏到戈登路起码二十五分钟,慢弗得,阿拉呒啥关系格,踏惯哉,快点弗在乎。”显然,这一时期“阿拉”已经成为上海方言的第一人称代词了。
解放随着移民浪潮的结束,近代意义上的上海话渐渐定型。“阿拉是上海人!”这时“阿拉”已完全取代了“吾伲”成为上海人的象征。当然,“吾伲”也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上海郊县“吾伲”仍然是本地人的自称,只不过在那些有着优越感的市区人眼中“吾伲”已成了“乡下人”的代名词。
上海话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不断地吸收着各地方言甚至外来语中词汇。上海话在变化,上海居民的构成也在不断地变化,所以就有了“上海人”与“本地人”的区别。“吾伲”是本地人,“阿拉”是上海人!

阿拉宁波的阿拉是什么意思

阿拉宁波的阿拉的意思是“我们”和“我的”。

阿拉是宁波话、舟山话中第一人称代词“我们”和“我的”的发音,后由宁波人北上迁移上海,在上海人中广泛使用。用法与其他吴语,如杭州话、湖州话、绍兴话中的“伢(nga)”相同。

“阿拉”来源于吴语宁波方言。以宁波方言为例,宁波方言在表示多个人时常用“拉”作为结尾。例如,“渠拉”表示他们。清末及民国时期,大批宁波人进入上海,对上海方言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阿拉全是上海人(2)

扩展资料

“阿拉”原为宁波方言的第一人称代词。直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第一人称还不是“阿拉”,在上海街头说“阿拉”者还是地道的宁波移民。上海本地居民的第一人称代词是“伲”和“我伲”(我们,可以直接说“伲”,同苏州话)。

上海话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不断地吸收着各地方言甚至外来语中词汇。上海话在变化,上海居民的构成也在不断地变化,所以就有了“上海人”与“本地人”的区别。“我伲”是本地人,“阿拉”是上海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