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杯是什么,这件全国仅此一件的温凉白玉盏
白玉杯是曹魏时期的饮酒器。
白玉杯杯高11.8厘米,口径5.2厘米,底径4厘米。玉杯呈圆筒形,直口,深直腹。白玉杯系采用优质新疆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玉质细腻温润,杯身抛光极好,整体线条流畅,无纹饰,却尽显古朴雅致。
玉雕师中有句行话叫“方易圆难”,玉器中玉杯又最难雕琢,这件乍一看古着朴素的白玉杯却实实在在反应了当时顶尖玉雕师的高超技艺。杯身这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形制,除了与和田玉温润而泽、“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细然”的美好品质相符,同时也与曹魏时期极为推崇的简朴的社会风气相吻合。这就是关于白玉杯的相关内容。
这件全国仅此一件的温凉白玉盏,它出土的背后藏匿着哪些故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凉州词。从词中寥寥十四字我们就可以提取出古代文人生活的雅致与滋润。我们且不说葡萄美酒的美味芬芳,也不论琵琶丝弦乐律的动听悦耳,就单从这夜光杯说起。笔行至此,我想很多读者已经知道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是什么了。对,没错今天要讲的就是——(夜光杯)玉杯!
因凉州词而闻名天下的“夜光杯”工艺品
在讲玉杯前,我们必须要从玉杯中名气最大的夜光杯入题。最早的“夜光杯”源于甘肃酒泉,就其材质而言,夜光杯主要采用的是酒泉附近的祁连山玉(亦称酒泉玉),同时也会少量的使用陕甘交界的武山鸳鸯玉。古人在这两种玉质的基础之上,精雕细琢,制作出来了纹饰天然,杯薄如纸,光亮似镜,内外平滑,玉色鲜亮的夜光杯。
明代雕螭龙玉匜
虽然,用夜光杯斟酒有甘味香甜,日久不变的神奇功效,但是古人口口声声称道的“夜光杯”其实并没有在黑夜发光的功能。之所以称其为“夜光杯”这主要得益于夜光杯的月下反光作用。而这种反光作用主要与制作夜光杯所使的玉材有很大关系。
就现有的资料分析可得夜光杯拥有较强反光能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制作夜光杯的玉材较同时期发现的玉料“竞品”而言,玉质更为通透;二、制作夜光杯的玉材硬度较小容易琢磨,故而用此材质制作的玉杯杯壁可以被打磨的很薄;三、制作夜光杯的玉材产量比较大,而制作夜光杯使用的是挖掏玉料成杯的方法,如果用和田玉去制作夜光杯的话太过浪费材料。所以综合以上三种原因这种反光能力较强的玉杯就被造了出来。
宋代龙泉窑茶杯
至于夜光杯这个名字的来源肯定属于后来文人雅士所起。其场景大约为,几许文人雅士相约于月夜对饮,然后主人取出了自己最珍贵的玉质酒具盛酒以助雅兴。月光下斟酒入杯,杯中酒水被皎洁的月光一照闪闪发亮,似有奇异光彩。于是众人便给眼前的这些闪闪发亮的酒杯取名为“夜光杯”。
大清乾隆年制敞口杯
言及夜光杯,抛砖引玉,那么接下来笔者要讲一件文物。没错这件文物也是玉杯,但这件玉杯的身世很是沉浮!最初的它是主人生前心爱的器皿,在主人死后它作为主人生前最爱之物被陪葬入土,斗转星移千年的时间过去它立在墓室的一角不知躲过了多少次盗墓贼的眼睛,最后才被考古挖掘者启出了墓穴。
兔毫盏宋
它出土于我们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话说在1956年7月,洛阳矿山机器厂响应国家号召正在如火如荼地兴建国家“一五”重点工程之时,在施工工地,建筑工人们意外的发现了一座古墓。可是,当考古专家打开墓穴后发现墓葬已经被盗,盗墓者将墓室洗劫一空。墓穴中目力所及之处一片狼藉,盗墓者甚至将墓主人的尸骨都扯落在地,整个墓葬最后只找到了“正始八年”的铭文,至于墓主人的身份已经永远成为了谜题。
老一辈的考古人
基于墓室之中的情形和“正始八年”这个时间节点,考古工作者已然对这座古墓失去的有文物出土的希望。笔者要在此科普一下这里提到的“正始八年”。关于“正始”这个年号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其实“正始”是三国时曹魏第三位**曹芳的年号。
汉代玉杯
到曹魏时期,一改汉朝厚葬的习俗,大力推广薄葬。曹魏经过曹操、曹丕两位帝王的大力推广,使得薄葬的理念渐入人心,到曹芳当政时期,达官显贵们已经形成或者说接受了薄葬的习俗。因此,相比于陪葬物品动辄价值千金的汉代墓葬而言,这座曹魏正始八年的墓,但凡有相关常识的考古学者就会知道,这个墓中肯定不会有太多价值连城的随葬物品。再加之它又被盗墓贼光顾,所以考古学者对此墓出土珍贵文物几乎不报希望。
明代雕螭龙玉
但是,运气这种东西总会让人们的生活充满一些惊奇。正当学者们在决定要不要深入墓穴探究时,有人在墓室昏暗的一角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物品。而这件物品被刚取出时,它还浑身是泥,并不起眼,但是鉴于它的重量和形状,考古学者决定对他进行清理,经过清洗这件原本遍布污泥的物件,竟然是白玉所制,其器型是只玉杯。就玉杯形体而言,这件白玉杯保存完好,通体温润洁白,杯体曲线自然。玉杯采用新疆和田白玉加工而成,杯身抛光极好,无任何纹饰,符合当时崇尚朴素自然的社会风气。尽管如此素朴,但是放在岁月痕迹浓重的文物中,它仍显得那么卓尔不群。而这件躲过盗墓者盗掠的曹魏时期的,全国仅此一件的白玉杯现存于洛阳博物馆。
现存于洛阳博物馆的白玉杯
考古研究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它是一个不断发现未知器物的过程,一铲下去很可能将会捅破一个考古未知领域的窗户纸,而在这个窗户纸的后面展现出的可能是更精彩的古代生活场景。
清乾隆时期的觥
清雍正斗彩杯
玉杯
出土白玉酒杯能用喝酒吗
可以。曹魏墓中出土了白玉杯,它的墓主人作为魏国上层,可能曾用这支白玉杯喝过葡萄酒,用玉制品的酒杯喝酒,由于玉离子和酒精的调和作用,可以让酒喝起来更香醇。
参观洛阳博物馆有感
实中东区 八五班 李改婷
近日我们学校举办了一个活动——让优秀小组去洛阳博物馆参观,其中就有我。这是我第一次去参观洛阳博物馆,让我对洛阳十三朝古都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对洛阳历史的辉煌有了更大的体会。洛阳博物馆是一座优秀地市级博物馆和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示的文物也很多。 参观前我们、老班和其他的一些学生、老师在门前拍了照。之后我们排队进了里面,首先我们见到了很撞见了很壮观的面——很多志愿者正在参与一个活动,有很多残疾人,应该是一个协会。然后我们直奔二楼。
据介绍,所有作品将按照明、清和近现代的时间顺序被分为三部分,而每一部分又分为书画和绘画两种。其中明代的绘画藏品值得期待的是张宏的《山水图轴》,张宏为江苏苏州人,擅画山水,笔法俊雅沉厚,墨气苍润灵动,层峦叠嶂,丘壑深邃,亦擅写意人物。而清代的书法作品中,王铎《诗稿册页》、《行书轴》最为罕见,尤其是他的诗稿,或许是随手为之,用笔雄健,字迹洒脱,更能反映出书法家的真性情。而书画中吴昌硕《枇杷图》、《葫芦图》、《秋菊图》等,笔墨酣畅淋漓,极富情趣,诗书画印样样精绝,尤其是他临的石鼓文,融合两周金文及秦代石刻及篆刻用笔,线条凝炼遒劲,貌拙气酣,极富金石气息。 除了字画我们还看了许多其他的东西,其中我印象很深刻的东西还有:万年前的大象化石、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器、夏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汉魏时期的彩绘陶器及百戏俑、隋唐时期的彩绘乐舞俑和釉色鲜艳、形态各异的唐三彩等。其中的夏代青铜爵、战国时期的错金银铜鼎、北魏时期陶塑、唐代的三彩灯、三彩马堪称国之瑰宝。雕刻计术也很精致,精致到每个小细节、花条、线路,都很细致。
洛阳博物馆的五大镇馆之宝: 第一件国宝是夏代乳钉纹青铜爵,饮酒器。1975年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出土,长流尖尾,束腰平底,三锥足细长。流折处有两钉形短柱。腹部一面有凸线两道,两线之间横列五枚乳钉装饰。器壁甚薄。有“天下第一爵”之美誉。
第二件国宝是东汉石辟邪。高1.9米、长2.9米,重达8吨,是全国所有出土的石辟邪中体型最大、最完整的。此辟邪为光**原陵神道一侧的石刻,用完整的一块青石雕成,身若虎豹,头类狮子,嘴大牙锐,身长双翼,昂首怒目,长尾拖地,双角直竖,造型非常奇特,似有正欲起飞之感。 第三件国宝是曹魏白玉杯,采用名贵的和田美玉琢制而成。杯体抛光细润,线条流畅。虽没有任何装饰,却给人以美在天然的感受,这与魏文帝曹丕极力推荐简朴的社会风气极为吻合。这件玉器精品出土有确切纪年的曹魏墓葬,虽曾遭到盗扰,但处于角落的玉杯却幸运地保存了下来。 第四件国宝是唐代三彩黑釉马。唐三彩是烧造于唐代的一种低温多彩釉陶器,器型品种丰富。唐三彩中的“三”并非实指,实际上,其釉色非常丰富,但黑色三彩最为罕见。目前所知馆藏的黑釉三彩马只有两件。一件出土于河南洛阳关林、现藏国家博物馆,另一件便是洛阳博物馆的这件。 第五件国宝是清代三层金丝楠木塔,位于洛阳博物馆宫廷文物展馆内。这座三层金丝楠木塔,周身深棕色,高约6米,重约4吨,八面三级重檐,周身有304个佛龛,每个龛中供奉**鎏金菩萨。除了鎏金菩萨外,其他部分均为金丝楠木。整座佛塔雕刻手法多样,全部采用榫卯工艺,不用1颗铁钉,堪称佛教艺术中的珍品。 有一点还挺遗憾的,排名第三的曹魏白玉杯没看到,但没事,介绍我都看了。 很感谢我们学校给我们小组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开阔眼界,也很感谢我们学校给了我们一个学**机会,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