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首次实现了室温超导是怎么回事 室温超导有什么意义
天气网讯,近日纽约的一组科学家首次实现了室温超导,这种氢、碳和硫化合物在59华氏度的温度下以超导体的形式工作。这种超导体不仅可以在正常温度下工作,还可以在日常压力下工作。但是,这种超导体材料需要超高压才能实现室温超导。
纽约的一组物理学家发现了一种能在室温下高效导电的材料,这是一个长久以来寻求的科学里程碑。研究小组最近在《自然》杂志上报道,这种氢、碳和硫化合物在59华氏度的温度下以超导体的形式工作。这比去年创下的高温超导记录还要高50多度。
“这是我们第一次真正宣称已经发现了室温超导性,”西班牙巴斯克地区大学的凝聚态理论学家埃雷亚说。材料科学家现在面临着发现超导体的挑战,这种超导体不仅可以在正常温度下工作,还可以在日常压力下工作。这种新化合物的某些特征为将来找到合适的原子混合物带来了希望。
当自由流动的电子撞击组成金属的原子时,普通导线就会产生电阻。但是,研究人员在1911年发现,在低温下,电子可以在金属的原子晶格中诱发振动,而这些振动反过来又把电子拉到一起,形成称为库珀的对偶。不同的量子规则支配着这些对偶,它们成群结队地穿过金属晶格,不受任何阻碍,没有任何阻力。超导流体还会排斥磁场——这一效应可以让磁悬浮交通工具无摩擦地漂浮在超导轨道上。
然而,随着超导体温度的升高,粒子会随机地晃动,打破了电子微妙的平衡。研究人员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寻找一种能承受日常环境高温的超导体,这种超导体的库珀探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1968年,康奈尔大学的固体物理学家尼尔·阿什克罗夫特提出,用氢原子的晶格就能达到这个目的。氢的微小尺寸使电子更接近晶格的节点,增加了它们与振动的相互作用。氢的轻巧性还使那些引导的波纹更快地振动,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与库珀对的粘合力。
要把氢压成金属晶格需要非常高的压力,这是不切实际的。然而,阿什克罗夫特的研究带来了希望,一些“氢化物”可能在更容易获得的压力下提供金属氢的超导性。
在直觉和粗略计算的指导下,研究小组测试了一系列氢化合物,以寻找氢的黄金比率。添加的氢太少,化合物就不能像金属氢那样具有坚固的超导性。如果添加太多,样品就会像金属氢一样,只有在高压下才会金属化。在他们的研究过程中,该团队破坏了几十对价值3000美元的钻石。“钻石预算是我们研究的最大问题。”迪亚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