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到高要区工作

2024-02-27 11:42:03 来源:天气频道

因为高要区发展前途好,工资也高。
高要,地处肇庆市南部,东邻佛山市三水区,西连云浮市云城区、肇庆市德庆县,南接佛山市高明区、云浮市新兴县,北连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广宁县、四会市,隶属于是广东省肇庆市,土地面积2186平方千米。全区下辖16个镇、南岸街道、279个村民委员会、7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715个村民小组、607个居民小组(截止2021年7月),常住人口741591人(截止2020年末)。2021年2月,入选“2021中国县域电商竞争力百强榜”榜单。

高要的介绍

高要区,位于广东中部偏西、西江中下游,东经112°11′~112°50′、北纬22°47′~23°26′,东邻三水区,南与高明区、新兴县接壤,西连云浮市、德庆县,北接广宁县、四会市。西江黄金水道、三茂铁路、国道324线以及广肇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高要古为百越之地,建县于汉元鼎六年(前111),因羚羊峡有居高扼要之势而取名“高要”。元封元年(前110)设立高要盐官,为岭南仅有的两处盐官之一。曾是广州都督府、两广总督府驻地,县署设在羚羊峡口(现端州区),县东北有高峡山。1988年将县城迁往西江南岸,1993年9月撤县设市,2015年4月撤县设区1。高要区东西最宽67公里,南北最长74公里。耕地面积65万亩,约占30%,山地面积157.5万亩,约占60%,水系面积占10%。高要是一个以粮食和蔬菜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市,是广东省粮、菜、鱼、果、林生产的重点市(县)之一。高要籍华侨以澳大利亚为最多2。

高要(1)

高要区景点

高要区景点有神符岩与西流洚、高尔夫度假村、龙公祖庙、大鼎古庙、乌榕旅游风景区等。1、神符岩与西流洚:位于莲塘镇荔枝村北面的神符山,距市城区七公里,交通十分方便。神符山山体略似旗帜飘拂,当地百姓称为旗山。该山因前面高耸而后坡隆起,折叠而下,下面呈三角形,与“神符”极为相似,故又称神符山。

高要(2)

高要区景点有神符岩与西流洚、高尔夫度假村、龙公祖庙、大鼎古庙、乌榕旅游风景区等。

1、神符岩与西流洚:位于莲塘镇荔枝村北面的神符山,距市城区七公里,交通十分方便。神符山山体略似旗帜飘拂,当地百姓称为旗山。该山因前面高耸而后坡隆起,折叠而下,下面呈三角形,与“神符”极为相似,故又称神符山。

2、高尔夫度假村:会所倚山而建,可远眺球场的多角度的景观视野。独特的设计充分体现度假村其轻松自在、无拘无束。

3、龙公祖庙: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龙公祖庙座落于钟灵毓秀的金**,庙中供奉的”护龙神石“因曾护荫过二人成为君王而闻名天下,有着”神石庇佑开南粤,龙公护荫出君王“的美誉。

4、大鼎古庙:位于中洲镇境内的水下村和白竹村,距县城20公里,省道贯穿全区。区内林木葱茏,环境优美,水下瀑布群延绵数里,最大落差90余米。飞泉流瀑,气垫宏伟,是不可多得的观瀑赏泉用地。

5、乌榕旅游风景区:位于南岸镇乌榕,那里群山连绵,林木苍郁,环境幽雅,风景秀丽,是度假旅游业的开发瑰宝。一到春天,林间草地更是百花争妍、芳香馥郁。

高要的历史

秦前,肇庆属百越地。
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南海郡辖境是东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4个县(据《汉书》记载),郡治番禺。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定百越,建南海郡、桂林郡及象郡。今肇庆部分地域属桂林郡、南海郡。秦置四会县,辖区包括四会、广宁、怀集等市县的全部或部分,隶南海郡。
汉**平定南越在今高要、肇庆市区、高明和三水西部、云浮东部等地设置高要县,属苍梧郡。县名得自境内的高要峡,高要峡则因峡山高峻、峡水如腰而得名。汉朝将南越地划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和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9个郡。为了便于监督各郡官吏,汉朝又设立13个常驻监察机构,称为“十三部”,其中设在苍梧郡广信县(今封开)的交趾部,专门负责纠核岭南九郡。
西汉元鼎七年(公元前l10年),汉**在高要设盐官,是全国36个盐官之一。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晋**在高要置西江督护府,管理西江流域原住民族事务。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地域内置8县,四会县隶属南海郡;广信、谢沐、高要、封阳、端溪5县隶属苍梧郡;高凉县、临允县隶合浦郡;统属交州。
东汉末,交趾部改为交州,除监察权外,还拥有军政大权,成为郡上一级政府,地方行政制度也就从郡县二级变为州、郡、县三级。今广东省境包括交州辖下的整个南海郡(粤中、粤东),还包括苍梧郡、和浦郡、荆州贵阳郡和扬州豫章郡的一部。
三国·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建置沿东汉,大部分属广州,少部分属交州。时北部(现怀集县一带)属荆州临贺郡。
东晋永和七年(公元351年),置16县,分隶4郡,统属广州。四会县、怀化县隶南海郡;广信县、高要县隶苍梧郡,统属广州;
南北朝南朝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梁**升高要为郡,并把广州都督府设在高要,统辖岭南13州。陈霸先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期间,在这里招收俚、僚子弟兵,积蓄力量,其后北伐侯景,并于公元557年建立了陈朝。陈时广州都督府仍治高要。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479年),设置高要、广信、封兴、武化等郡分隶南海、苍梧、晋康、新宁、绥建、宋隆(原宋熙)、临庆7郡,分属广州、湘州。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九月,升高要县为高要郡,并置广州都督府于高要郡。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置端州,辖高要、端溪等九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州置郡,端州改为信安郡。唐武德年间复为端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高要郡。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端州为信安郡。高要、端溪、乐城、平兴、新兴、博林、铜陵7县隶信安郡(治高要);统属连州。
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设20县,分隶7州:四会、怀集、化蒙、洊安4县隶广州;端溪、晋康、悦城、都城4县隶康州;泷水、开阳、镇南、建水4县隶泷州;高要县、平兴县隶端州;新兴县、永顺县隶新州;封川县、开建县隶封州;富林县、铜陵县隶勤州。南汉乾和十五年(公元957年),高要县、平兴县隶端州。
宋代是高要大规模开发的重要时期。北方的战乱带来了大量移民南迁,人口的迅速增加,使西江一带土地得以大量垦殖,兴筑堤围加速了土地的开发和村落的建设,高要县被朝廷定为望县。绍圣三年(1096年),宋神宗赵顼之子赵佶被封为端王。元符三年(1100年),赵佶继位**,即宋**。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高要县、四会县隶兴庆军,统属广南东路。重和元年(1118年)10月,宋**改“兴庆府”为“肇庆府”,赐御书“肇庆府”横额,肇庆之名自此而来。
康定元年(1040年),包拯由扬州天长县令调任为端州知州,任期三年。他建驿站、星岩书院和丰济仓,开井利民,筑渠引水,深得百姓拥戴。宋代高要已成为全国两大产砚中心之一,新开砚坑近10个,以高要烂柯山的上、中、下三岩所产为佳,尤以下岩石为最上品。
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改肇庆府为肇庆路,置总管府,隶广西道(二十九年改隶广东道)。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复称肇庆府,隶广东布政使司。肇庆府领5县1州:高要、四会、新兴、阳春、阳江及德庆州(领3县:封川、开建、泷水)。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析高要地置高明县;十四年置恩平县。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析高要东境部分置三水县;嘉靖三十八年析四会地置广宁县。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升泷水县为罗定州(领东安县、西宁县),直隶广东布政使司。至此,肇庆府领:德庆州(领封川县、开建县)、高要、四会、新兴、阳江、阳春、广宁、高明、恩平等1州8县。时怀集县属广西梧州府。
清初沿明制。肇庆府为广肇罗道治所,隶广东省。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置开平县;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置鹤山县,时肇庆府领德庆州及高要、四会、新兴、高明、广宁、开平、鹤山、封川、开建、阳江、阳春、恩平等12县。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阳江县升直隶厅,割领阳春县、恩平县。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怀集县由梧州府改隶平乐府信都厅
明朝至清代中叶,高要政治、经济、文化呈现出空前繁荣兴盛景象。在政治军事上,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吴桂芳将两广提督(后改为总督)府从梧州迁至肇庆,直至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迁广州前,历时182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10月14日,明桂王朱由榔监国于肇庆。在经济方面,商品经济有一定的发展,西**鱼花、蚕茧、草席等物产远销各地,西江河面“帆樯如织”。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金渡织席艺人发明了花席,咸丰五年新桥人编织的洋篮竹器开始出口外销。明、清时高要的文化在中西文化交汇中发展。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9月10日,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到高要传教,被誉为沟通中西方文化的第一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始建城西的***教**寺。咸丰十一年(1861年),美籍传教士纪好弼在城中路建造第一所基督教浸信会堂。为加强儒学教育,明宣德六年(1431年)建崧台书院。万历十三年(1585年),为振兴文风在南岸建造文明塔,并在塔下建文峰书院。天启四年(1624年),又在乌榕岗上建巽峰塔(俗称乌榕塔),寓生生不息之意。
鸦片战争以后,大批高要人逐渐移居海外。高要华侨分布于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澳大利亚为最多。

高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