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盐津县豆沙关_豆沙关的介绍
豆沙关位于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西南部,距离盐津县县城22公里,是古代蜀道入滇第一险关,更是古代军事战略要地,谁占领豆沙关谁就能卡住滇国命脉。历史悠久的国度,发展进程中朝代更易频繁、战乱不休,豆沙关成为各个朝代的兵家争分之地。现在的豆沙关是2006年地震后重建,但不失古迹,历史底蕴依旧尚存,很值得一游。
豆沙关原名石门关,始建于秦朝,为了方便管理西南地区,秦始皇下令修建由蜀入滇的便道。便道修建到此地,山高险峻工程进度缓慢,但是为了能够及早完成这条便道,投入更大的人力。同时按“车同轨”的标准修建道路,加大工程难度修建“五尺道”,然后又修建一座军事碉堡。修建这条入滇便道就像是在山石头里打开一道门,所以这里被称为“石门关”。
石门关修建之后有官兵驻守,官兵又带来家眷后安置在石门关附近,随后在这里落业的人不断增多,慢慢变成一个小村落。石门关又是古代蜀入滇的必经之地,过往百姓、商贾、官差络绎不绝。石门关驻守官兵的家眷开设茶馆、客栈、商铺等商业机构,慢慢地形成一个场镇。
驻守官兵的家眷部分来自北方,北方人爱吃面食,这里也就有了**铺。有位官兵的家眷制作**工艺相当了得,很多人都喜欢来这家**铺消费。香喷喷的馒头,再来一大碗清甜的豆浆让人夸赞不止。特别是这家**铺制作的豆沙包,路过的人不管是普通百姓,商贾富豪还是官大爷,吃了豆沙包后亦是回味无穷。一次战乱中石门关被叛军攻占,使得这个险关重镇被杀个片甲不留,这家**铺的老板也死于战乱中。再也吃不到这么好吃的豆沙包,人们为了纪念**铺的老板,将石门关更名为豆沙关。
以上只是民间故事,还有另一个说法是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孔明先生南征到石门关,石门关守军将领不想让蜀汉军队通过。石门关的守军将领也知道如果进入战争,以孔明先生好高的军事指挥艺术和超高的聪明才智,小小的一个石门关根本抵挡不住蜀汉军队。若是已进入战争状态,死伤的不仅是驻守的官兵,还有石门关附近的随军家眷也遭殃。
守军将领为了避免进入战争,同时又有个台阶下,就让孔明先生费一丁点的脑子。将领吩咐部下到河边的沙堆中参合上上千斤胡豆,让孔明先生三天内将胡豆和沙堆分离出来。孔明先生是靠脑子赚钱的,这点也难不倒他。孔明先生往河边一看,沙堆豌豆连成一片倒也是不慌不忙,手中破扇扑几下,命手下去看河边的竹子编织竹筛,点上火把连夜将上千斤的胡豆与沙子分离。驻守石门关的将领没想到上千斤的胡豆竟然在一夜之间成功地分离出来,传说中的孔明先生是高智商人类不假,敬佩的五体投地,恭恭敬敬的让蜀汉大军通过石门关,后人又将石门关更名为豆沙关。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元朝南征名将窦勺要征讨大理国,经过石门关的时候遇到激烈抵抗。窦勺是北方人,骑马射箭很在行,山地作战不在行,对石门关猛攻数次未能拿下很是恼火。毕竟是南征北战的蒙古铁骑猛将,征服不了西南蛮族弱国觉得是一件丢不起自己的脸,但又有点无可奈何。后来在降蒙宋军的配合下才将石门关拿下。
石门关拿下了,但是自己毕竟是蒙军悍将,不能亲手拿下石门关感觉有点跪不住面子,特别是在降蒙宋军面前丢不起人,将石门关更名窦勺关。降蒙宋军对窦勺的这一做法很不满意,但降于人家低人一等,也只能任由它去。蒙军灭掉大理国后将整个南宋包围住,没多久南宋灭亡,蒙古铁骑建立元朝。只是没想到元朝建立没多久就被朱元璋**建立明朝,窦勺关是蒙人的遗留产物,新朝廷更不能留下,当地人又将窦勺关用方言更名豆沙关。
豆沙关的更名有着不同的版本,各有各的说法,更改的只是豆沙关的名字,其历史底蕴却永远更改不掉。秦朝到现在将近2000年的历史进程,演绎出了不同时段所蕴含的故事,让无数人对这个地方有着难以割舍的向往和望尘莫及的眷恋。来此地游玩,有的人在意这里险峻的山崖还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有点文化常识的人却更在意豆沙关的历史故事。
没有历史书籍记载这里曾经经历过惨烈的战斗,民间也很少提及豆沙关的历史进程,但是最为由蜀入滇第一险关,如果不发生一两场惨烈的战争,恐怕由蜀入滇第一险关也就是浪得虚名。西南毕竟是蛮族的领地,蛮族又是个好战的民族,蛮族的先祖蚩尤就是在黄河流域一带太过好战,才被炎帝和黄帝联合击败,蚩尤的后人才逃往西南地区偷生。这么好战的蛮人之地,没有关于战争的记载,这里的历史进程是不是有点脱节了。
僰人悬棺,僰人就是古代西南土著民族,僰人最早有书籍记载的是先秦时期的百濮,也就是濮人。僰人是上古世纪黄河流域部族征战被打败后逃窜到西南一带的后裔,僰人就是蚩尤的后裔。逃到西南后形成僰人文化,生活习惯跟中原文化区别过大,中原文化将僰人称为野人。悬棺就是僰人不同于中原人的一种殡葬文化,至今还不知道当年的棺材是怎么抬进距离地面百米的崖洞内,或许这就是僰人的神秘和不同之处。
五尺道,走过很多的巴蜀古道,取名五尺道的地方也不少,唯有这里的五尺道最有印象,或许就是在豆沙关的原因。豆沙关乃至石门关时期,这里就是滇东北和川南、川西南的重要交通咽喉。来往人士络绎不绝,历经2000年的沧桑岁月,光脚丫、草鞋、解放鞋、运动鞋、皮鞋各个时期的脚板摩擦,路面已经消磨掉大部,遗留下的就是让人故以思念历史痕迹。
唐朝征讨南诏,南诏深知不敌而联合吐蕃抗唐,两次将唐朝军队打败。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吐蕃利用完南诏抗击唐朝后反过来侵吞南诏国土。南诏固然不能容忍吐蕃的作为,决定依附大唐王朝,联合唐朝军队击败吐蕃,将吐蕃赶出南诏领地。唐朝御史中丞袁滋兴奋之余在石门关崖壁上刻有120字,这便是《唐袁滋题记摩崖》的由来。历经千年自然风化字迹模糊不清,但不妨成为国家重点文物。
最近某视频上说是“一线城市”的盐津县很是向往,更喜欢的是老成昆铁路的**火车,听说上火车还可以带上猪鸡鸭鹅,要有机会去很想去体验一下这趟火车。说起盐津县想到的就是昭通市,很喜欢当地一段山歌“阿表哥你是哪点滴呀,我是云南昭通滴呀,你来整什么呀,我来找表妹呀,表妹没找着呀,还被狗咬着呀”。近两年的创作没来灵感,有机会去昭通游玩一番,感受一下这里的民族风情,哪怕没有收获,吃一顿当地美食也挺好。文笔有限,谢谢拜读。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见其所想,所想所写,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大伙谅解。谢谢广大读者阅读本文稿,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豆沙关的介绍
豆沙关古称石门关,位于云南省盐津县城西南22公里,是古时由蜀入滇的第一道险关。现在的豆沙古镇,是在2006年“7·22”地震之后重新修建的,2008年开放旅游。虽是重建,却不失古韵。维新而不篡改,使得这个崭新的千年古镇,依旧弥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青石板的街和各种商铺与“马栈”,均悬挂着古色古香的匾额楹联,凡词句书法,皆隐现着抹不开化不去的万古云烟,有人言道“南有和顺,北有豆沙”。豆沙关有著名的“五尺道”遗迹、唐袁滋摩岩、“僰人悬棺”等著名的景点,一些也被列入了国家级重点文物。
豆沙关有哪些特色
津豆沙关南丝路古镇位于昭通市盐津县,地处川南滇北交界处,自古以来是出川入滇要道,现昆水公路、内昆铁路和水麻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境内更有秦开五尺道、隋设石门关、唐袁滋题记摩崖石刻、清代观音阁、古驿站、僰人悬棺等丰富的历史文物古迹;石门大堰、长胜溶洞、八阵岭、牛滚凼等雄奇秀丽的自然风光。
已获得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色景观旅游示范名镇、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特色文化产业示范街区等11项荣誉称号,素有“咽喉巴蜀,锁钥南滇”之称。
盐津豆沙关南丝路古镇项目规划范围为5.33平方公里,核心区总面积1.51平方公里。绿地、文化设施和体育设施占项目建成区用地面积比例分别为30%、1.3%和2%。通过审查的规划投资总额32.2亿元,其中豆沙关收费站改造、汇同溪古村落修建改造等13个公共配套及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计划投资5.134亿元;南丝路文化街、乌蒙古道户外运动公园、农业观光园等31个景区建设项目计划投资23.696亿元;五尺道、泰和街、古镇管网(给水、污水、雨水)等10个古镇提质改造项目计划投资3.37亿元。
豆沙关景区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南丝路文化挖掘研究、集中展示、体验开发、文化创意,将其打造成为南丝路旅游核心引擎与示范高地,丰富关隘文化、僰人文化开发形式,打造集文化体验、民俗风情、户外探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南丝路、关隘文化旅游景区。
豆沙关景区项目预计总投入32.2个亿,建设周期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区域(大麻园片区、**湾子片区、石门大堰片区、古镇片区)包括高速下道沿途道路景观提升、原豆沙古镇、五尺道景区、游客接待中心、三川半商业街、马道、民宿酒店、玻璃栈道、五尺天梯、索道、古榕树村、乌蒙主题酒店。二期建设区域(牛滚凼片区、会同溪片区)包括会同溪古村落、僰人山寨。
豆沙关景区的整体空间结构由“一心两翼多节点”组成:“一心”指区域建设以古镇为中心进行延伸与拓展,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为精髓,将豆沙关打造成为片区中心;“两翼”指以僰人文化、丝路文化为切入点,以关河为分界,在区域南北两侧构筑两翼;“多点”指根据各种功能散布于基地当中,以富有特色的功能定位最大程度地满足受众多元需求。
盐津豆沙关的介绍
盐津豆沙关省级风景名胜区距县城20公里。盐津是秦汉以来中原通往云南的通道之一。壁立千仞的石岩,被关河一劈为二,形成一道巨大的石门,锁住了古代滇川要道。古人由蜀道入滇,此是进云南的第一道关。关上有个唐碑亭,亭内岩壁上是著名的唐袁滋摩岩。袁滋是唐朝御使中丞、著名的书法家。这块摩岩,是袁滋于公元794年(唐贞元10年)出使云南,路过石门关时刻下的,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与摩岩对峙的东岩石壁上可以观看神秘的古代“人悬棺”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