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智慧旅游典型案例发布-智慧景区的相关信息

2024-01-09 15:36:02 来源:天气频道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日前公布2021年智慧旅游典型案例,故宫博物院“智慧开放”项目等27个典型案例入选。

据了解,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深入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改善旅游消费体验”要求,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发展,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组织开展了2021年智慧旅游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经地方推荐和专家评审,确定27个智慧旅游典型案例。

2021年智慧旅游典型案例

一、智慧旅游景区、度假区、乡村建设运营典型案例

1.故宫博物院“智慧开放”项目

2.唐山市南湖·开滦旅游景区智慧旅游探索

3.大连市发现王国“智慧潮玩”新模式

4.南京市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应用

5.南平市武夷山景区智慧管理提升服务效能

6.青岛市崂山景区全网分时预约售检票系统智慧化实践

7.重庆市中国三峡博物馆智慧管理平台建设

8.安顺市黄果树景区动静结合的智慧化客流管理服务体系

9.丽江市丽江古城“智慧小镇”数字化转型实践

10.渭南市华山景区实名制分时预约实践

11.智慧之翼,助力石嘴山市沙湖景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12.昌吉回族自治州天山天池景区打造智慧旅游服务引擎

13.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智慧共享优质发展

14.“南京市乡村旅游大数据服务平台”智慧旅游实践

15.贵阳市水东乡舍“互联网+乡村旅居”助力乡村振兴

二、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营典型案例

1.延庆区打造“长城内外”全域旅游数字化生活新服务平台

2.黑河市智慧旅游服务平台一站式无障碍服务

3.“君到苏州”文化旅游总入口平台提升文旅综合服务效能

4.杭州市智慧文旅服务平台打造文旅生活服务圈

5.“易游温州”一键通智慧服务

6.黄山市打造目的地智慧旅游运营新样板

7.六安市文旅综合服务管理系统

8.基于大数据的“烟台文旅云”平台

9.宜昌市智慧旅游“精准推荐”助力旅游消费转型升级

10.“乐游南宁”APP及微信小程序智慧化服务创新

11.乐山市文旅大数据中心数字文旅发展模式

12.“游汉中”平台促进智慧旅游服务升级

智慧景区的相关信息

2015年9月,国家旅游局发布“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明确到2018年,全国所有5A级景区都将提升为“智慧旅游景区”;到2020年,将在国内实行所有4A级景区全面推广免费WIFI、智慧导游、电子解说、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

智慧旅游案例(1)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建设“智慧景区”已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国内很多景区率先积极探索这方面,从整体上提升游客体验和满意度,从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创新等方面全面提升对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应对能力。

景区综合管理平台,集一个中心、四个板块于一体。通过产品优化、无线AP、OTA对接等智慧服务,实现景区内各系统的一体化运营,数据和系统的分析整合逐步完善,解决了以往系统和数据的孤岛化和碎片化问题,真正实现了“数据可视化”和“系统地图”,达到了优化景区旅游资源利用、有序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游客满意度和产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智慧旅游案例(2)

大数据分析中心。景区大数据分析系统通过景区收费系统和电子商务平台不断收集、整理、分析和存储游客信息,可以准确判断游客来源、性别、年龄等详细信息,为游客建立准确的用户画像。景区大数据分析系统为景区精准营销提供数据保障,也为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智慧管理部分主要以景区综合票务管理系统、酒店管理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为基础,提高景区管理效率。

智慧营销板块主要利用景区官方咨询网站、电子商务平台、微商城等渠道,宣传推广景区优秀旅游产品。

智慧旅游案例(3)

智慧服务主要由投诉评估系统、语音导航系统、高德导航等软件和程序组成,为游客提供更优质、更个性化的服务。

智慧保护区主要实现景区生态资源保护和环境监测保护功能。保护景区原有生态景观和资源,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

智慧旅游案例(4)

景区票务综合管理系统新增人脸识别功能。游客通过网上渠道(小程序售票、微信售票、OTA平台)购票后,持身份证或人脸识别即可快速入园,缩短游客入园时间,提高景区检票效率,减少滞留现象,降低感染风险。同时,鉴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因素,今年景区实施了网上实名制“非接触式”购票系统,使得购票更加方便和安全,也为旅游旺季客流控制和分流提供了数据决策。优化景区系统配置,加强景区信息安全保护,增加应用服务器、防火墙、堡垒机等新硬件设备,实现可搜索、可追溯。同时,为了防控疫情,景区山门增加了智能测温设备,提高了景区人体体温筛查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景区防疫工作提供了智能化保障。

全面覆盖“旅游+智慧管理”,实现景区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智慧景区已经发展成为全通道、全票、人脸识别系统的景区,可以根据景区实际情况进行多功能智能管理。

为了保证游客的安全,景区拥有庞大的视频监控系统,通过500多台摄像头监控景区内的主要街道和各种山门,并通过景区IP网络广播系统对23个不同区域的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给出预警提示,从而有效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如果天气不好,向雪景区的监控系统会提醒游客,疏散人群。在紧急情况下,游客可以通过网络广播系统广播失踪人员的信息。

智慧旅游案例(5)

在这个智慧管理平台上,还建立了一个720全景系统,覆盖了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和景点的全貌。游客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入系统,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景区最美丽的风景,如智慧民宿、屋顶白雪、挂满新年味道的红灯笼。独一无二的向雪夜晚更美,让游客身临其境,真实感和体验感远远超过传统画面。

据了解,2018年以来,各地景区本着“智慧第一、开放互联”的建设理念,遵循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标准、资源共享、安全可靠、实用实用的建设原则,建设了智慧景区。综合管理系统将传统的景区管理转变为智能化管理,将分散管理转变为协同管理,将多层次管理转变为扁平化管理,将粗放管理转变为精细管理,实现了

建设“智慧景区”不仅是中国景区未来发展之路,也是新形势下中国景区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相信随着“旅游+智能管理”的日益升温,景区将真正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也会为普通人带来更好的游玩体验。

如何做好一个城市的智慧旅游规划

和微博营销相比,智慧旅游的推广实在是有些困难。第一,智慧旅游的概念众说纷纭,到现在也找不出一个统一的、标准的、科学的说法,这就失去了理论支撑的基础;第二,智慧旅游没有成功案例,即使是走在前面的几个旅游局,也只是被作为试点单位在进行摸索;第三,我国的旅游信息化基础太差,而智慧旅游最终还是脱不开信息化的范畴。笔者有幸看过几个智慧旅游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其中既有正在进行中的,也有还处于构想状态下的;不但有知名的互联网企业设计的,也有著名的旅游规划公司精心制定的。但这些方案中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谁也没搞明白智慧旅游到底有什么作用”?
也许有人会认为笔者自大狂妄,“你凭什么下这个结论”?说起来,从2006年开始研究旅游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我个人最大的优点在于一直坚持把自己的想法和业界的专家们进行广泛的交流,很多想法虽然是从主观角度出发,但所有的结论都是在交流和调查后慎重提出的。关于智慧旅游的话题,笔者和多个省市旅游局的信息中心主任进行过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至少在一点上我们是有共识的,智慧旅游的规划和建设必须围绕着“为游客服务”这个核心展开。也就是说,无论是理论上的构想,还是在实施过程中,都要随时保持一个清醒的态度,它究竟给游客带来了哪些利益?有了这个核心思想,才能保证让智慧旅游的建设不会成为面子工程、空中楼阁、豆腐渣工程和重复投入的无底洞。

智慧旅游需要做哪些事儿

这都是自上而下推动的概念,尤其是微博营销,听说国家旅游局专门为此项工作还发了文件,鼓励和建议各省市旅游局开设自己的官方微博。不过本篇文章不谈微博,而说说智慧旅游。
和微博营销相比,智慧旅游的推广实在是有些困难。第一,智慧旅游的概念众说纷纭,到现在也找不出一个统一的、标准的、科学的说法,这就失去了理论支撑的基础;第二,智慧旅游没有成功案例,即使是走在前面的几个旅游局,也只是被作为试点单位在进行摸索;第三,我国的旅游信息化基础太差,而智慧旅游最终还是脱不开信息化的范畴。笔者有幸看过几个智慧旅游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其中既有正在进行中的,也有还处于构想状态下的;不但有知名的互联网企业设计的,也有著名的旅游规划公司精心制定的。但这些方案中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谁也没搞明白智慧旅游到底有什么作用”?
也许有人会认为笔者自大狂妄,“你凭什么下这个结论”?说起来,从2006年开始研究旅游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我个人最大的优点在于一直坚持把自己的想法和业界的专家们进行广泛的交流,很多想法虽然是从主观角度出发,但所有的结论都是在交流和调查后慎重提出的。关于智慧旅游的话题,笔者和多个省市旅游局的信息中心主任进行过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至少在一点上我们是有共识的,智慧旅游的规划和建设必须围绕着“为游客服务”这个核心展开。也就是说,无论是理论上的构想,还是在实施过程中,都要随时保持一个清醒的态度,它究竟给游客带来了哪些利益?有了这个核心思想,才能保证让智慧旅游的建设不会成为面子工程、空中楼阁、豆腐渣工程和重复投入的无底洞。
从目前看到的建设方案和规划方案中,通常都会分成两个大的部分,一个是各种系统的集成;一个是对新技术的应用。前者实际上是智慧旅游的基础,而后者则是未来发展的预设。在不久前的旅游电子商务大会上,我和几位省市旅游局的信息中心主任谈过目前的智慧旅游建设重心。从现实的角度来说,谁都不认为智慧旅游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项目,需要支撑智慧旅游良好运营的基础环境太差,要想做好智慧旅游,首先就要先从基础做起。什么是基础?简单说,景区、酒店、交通、购物、娱乐等各场所的信息化水平就是基础。假设景区的电子门票、酒店的在线预订、交通上的信息对称和在线预订、购物和娱乐场所的信息完整度等等这些都没建设完成,那还奢谈什么智慧旅游?那么我们自己想想,这些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吗?这里我不得不“刻薄”的说一句,很多地方旅游局牵头搞的所谓的“智慧旅游”,做的就是空中花园,搞的就是上层建筑,真的开始运营起来,立刻就手忙脚乱,漏洞百出了。这样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也让智慧旅游最终只能成为一种乌托邦式的美丽愿景。
新技术的应用往往会成为很多智慧旅游方案中的“考核”亮点,很多服务商在新技术应用上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就怕自己提出的新技术不够超前,可笔者在这里要问几个问题,新技术就一定能代表着“智慧”吗?新技术的市场应用空间和使用范围有多少?新技术和旅游需求有多少关联性?我从不反对在项目规划和实施的时候,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或超前意识,但需要明确一点,这种前瞻性或超前意识是应该建立在一种可预期的发展速度上的,也只能在规划方案中占有“相对较少”的比例,如果将它作为考核重点,那就偏离了智慧旅游为“游客需求服务”的核心思想了。
还需要关注的一个“危险倾向”是,目前很多智慧旅游的建设方对智慧旅游的理解已经开始向智能化甚至机器化偏移,可大家有没有结合旅游行业的特性呢?旅游行业是一种传统的服务业,它既具有信息密集型的特点,也具有劳动力密集型的特性。就我目前看到的很多方案中,大多都忽视了人工服务的环节,似乎智慧旅游建成,人工服务就逐渐消亡了。而事实是,智慧旅游项目在建成后,对人工服务的需求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在量和质上都会有很大幅度的提升。这个恐怕是没有运做过旅游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里,笔者就不做展开了,如果有兴趣,可以私下交流。
以上说了很多,不知道会不会给读者们造成一种“智慧旅游很难操作”的感觉。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想法,那么笔者再来做一些补充。
既然智慧旅游是一个新的概念和模式,那当然是值得摸索的。面对着基础建设的整体水平薄弱的情况,可以先挑选一些基础较好的企业进行合作,就我所知,目前很多5A甚至4A景区都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数字化景区的搭建,而他们完全可以成为智慧旅游的合作单位。同时,也可以选择一些市场认可度高、投入低、建设快、见效显著的在技术功能进行应用。比如手机短信、电子支付系统和信用卡系统。就目前可以看到的案例证明,这些技术的应用,给旅游者们带来了很大便利,也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