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北京房山万佛堂怎么样-辽宁这个低调的小县城
万佛堂,唐称龙泉寺、大历禅寺,万佛龙泉宝殿,是一座明代无梁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房山区河北镇万佛堂村云蒙山南麓。
万佛堂建于唐代开元至天宝年间(713—755),初建时被命名为“龙泉寺”,后改称“大历禅寺”,寺院几经兴废,到明万历十七年(1589)重建,并将寺旁岩壁上名为“万菩萨法会图”的唐代汉白玉浮雕镶嵌移入至殿内墙壁上,并将法殿更名为万佛堂。
万佛堂,全称“大历万佛龙泉宝殿”,其建筑雄伟,为三间无梁砖石结构,歇山顶,灰筒瓦调大脊吻兽,汉白玉石拱券门,上有浮雕,雕刻的飞禽、花卉十分讲究。万佛堂门楣上嵌有四周浮雕莲花瓣的石匾,上书“大历古迹万佛龙泉宝殿,大明万历己丑(1589)春吉日重建。”万佛堂因为唐代石雕“万菩萨法会图”而得名,这幅浮雕的艺术技艺及观赏价值让人叹为观止。
万佛龙泉宝殿内三壁嵌满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镌刻的“万佛法会图”汉白玉浮雕。正中雕释迎佛坐像,两侧雕分乘狮、象的文殊、普贤菩萨,前后还有天王、神人、侍佛者等,或双手合十,或献花荐宝,形态不一。其中西南壁伎乐天浮雕最为精美,天人持各种乐器作弹奏之状,肌肉丰满,形态自如,是唐代雕刻艺术的杰作。
唐大历年间(766—779)兴建龙泉寺时将“万菩萨法会图”石雕嵌于寺旁岩壁,在明万历十七年(1589)被移入万佛堂内。这幅石雕位于万佛堂的正面和两面山墙下端,由三十一块长方形的汉白玉浮雕组成,嵌满殿内三壁。
南山墙的浮雕画面正中雕有释迦牟尼坐像,神态肃穆在举手说法;两侧文殊、普贤及天王、神人护持。天王、伎乐等诸神均雕刻精美。画面向两侧延伸,十方诸佛分层次布满石壁,真是万头攒聚,出没于山川云气之间。
正面佛像的背景是翻滚的云浪,苍茫的海水和飘扬的长幡。伎乐天人有弹琵琶、吹笛箫、持拍板、奏箜篌的,仙乐飘绕,飞天散花,真是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显示出我唐代石雕的高超技艺。如今大殿已经重新修过,但石制的窗棂上还留有古时的墨迹,让人不禁浮想当年。
万佛堂下有孔水洞,原为一岩溶洞穴,洞内有泉,水势汹涌。洞壁存有隋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刻经和隋唐时代雕像。刻经大部溺于水中。洞附近小岗上有一座辽代华塔和一座元代砖塔,华塔上有“咸雍六年”、“寿昌七年”等题记,为探讨我国华塔出现年代提供了实物资料。
万佛堂建筑在孔水洞出水口的墩台上,北靠大山,前有流水。昔日“房山八景”有“孔水仙舟”,孔水洞是云蒙山南麓的一座天然溶洞,因为洞口由人工砌筑,幽深难进,而洞内有水,乘舟而入,犹入仙境,故名“孔水洞”。
孔水洞泉水甘甜,四季不枯,雨季汹涌奔流,溶洞往里逐渐下倾,至20多米处被水淹没不能前行。洞内石壁上刻有经文和佛像,依岩开凿共有6尊,与云岗、龙门石窟相似,推测系刻于唐代,石面多已漫漶,洞内曾出土唐代金龙及动物化石、铁器等。
洞上石壁有两个佛龛,佛龛下的岩壁上有隋大业十年(614)刻经和金大定年间(1161—1189)的题记,佛龛内的浮雕佛像从其造型特点看也应为唐及唐代以前作品。孔水洞也可以称作为房山石经早期的刻经地点。解放后,孔水洞被改作防空洞使用,并在其顶端刻有五角星与“常备不懈”的字样。
万佛堂孔水洞附近还有两座佛塔,分别位于房山区磁家务矿区内万佛堂村西的孔水洞两侧,被当地人俗称为“花塔”和“龄公和尚舍利塔”。
花塔建在万佛堂孔水洞北侧上方岗台上,始建于辽道宗咸雍六年(1070)或以前,花塔坐北朝南,高约20米,其砖砌八角形须弥座高约5米,砖砌塔身平面八角,四个正面各设一拱券门,券门两旁及其上为砖雕佛像和天王力士像,其余四个侧面为砖雕直棂假窗。
塔身上部砌出两跳斗拱以承托塔檐,塔檐之上为锥体形花束塔身,因装饰巨大莲花瓣,恰似一朵莲花,故名花塔。塔身的每层塔龛都砖雕有单、双层亭阁式小塔和狮、象等动物图案。塔刹由八角形刹座和宝珠组成。此塔身上刻有“咸雍六年”(1070)、“寿昌七年”(1101)等题记,是我国古塔中早期花塔之一。
更多关于北京房山万佛堂怎么样?,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辽宁这个低调的小县城,藏着北魏三大石窟之一,曾经媲美云冈龙门
说到中国的石窟,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那些比较网红的景点。像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等等,但其实提到了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同时,那么一定不能绕开的就是东北的一座石窟,这就是地处锦州义县的万佛堂石窟。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这可是和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北魏三大石窟的石窟群,这样看来万佛堂石窟在古时候的确也算是辉煌一时。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地处大凌河旁受到洪水侵袭的缘故,万佛堂石窟群保留的完好程度显然是无法与龙门和云冈石窟相媲美,因此如今万佛堂石窟低调的存在着,没有游客的场景自然是显而易见。
可是不论如何,作为佛教东传距离最远的东北来说,能够看到这样的佛教石窟遗存依然还是惊喜满满。从义县乘坐了一个小时的班车才到达这个景区。石窟坐北面南,沿山麓东西一字排开,主要分为了东西两个石窟群。石窟前面就是汹涌的大凌河,据说曾经这里还有寺院,但是由于河道改建后寺院全部淹没,到现在并未能幸存。
如今的万佛堂石窟中东区主要保留着8个石窟,窟外小龛2个;西区石窟群保留着9个洞窟,外面设有10个小龛,整个规模就是如此之小,加上每个石窟保留得并不完好,因此看起来就有些让人可惜。
按照游览线路首先看到的就是万佛堂中最大的造像所在的第6窟,整个造像为交脚弥勒一躯,左边残存一弟子阿难尊者立像。主尊交脚弥勒就非常有北魏时期的风格,如果你看过云冈或者龙门石窟的造像的话,那么一定不会陌生生。面相丰圆,细眉长眼,嘴角微微上翘,交脚弥勒看着就让人喜欢。
和6窟相连的就是第5窟,可以看得出来原来这个窟规模同样非常庞大,只是如今保存下来的仅仅只有龙缠须弥山与窟顶的中央大莲花藻井,但是半截的龙身细长甚至精美。不过在我看来第5窟最大的看点在于窟顶的中央大莲花藻井,可以看到大莲花,六身飞天等元素,尤其是飞天的相貌清秀,双手合十,同样极其精致。
不过在第5窟中还藏着另一个非常著名的遗存,那就是《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元景造像碑》,字迹显然随着时间的痕迹看起来有些模糊,查找了资料才知道此碑建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
由于保护文物,并没有在窟内拍照,只拍了1窟门口的一尊残存的佛像,以做纪念
带着一些遗憾从2窟走出,突然一个室内的佛窟让我瞬间眼前一亮,这就是万佛堂石窟中最精美的洞窟,也就是西区的第1窟。这个窟为中心塔柱窟,由前庭和主室组成,前庭的内容几乎都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主室可谓是精彩绝伦。中心柱四面开龛,每面上下二层开龛。在中心塔柱上供养天人、弟子、二胁侍菩萨、须弥山、佛殿等一应具有,内容丰富可谓是异常出彩。
看完了第1窟后,整个万佛堂石窟的精华几乎没有,其余剩下的就是东西残损的石窟群以及为了旅游开发而新建的一些雕塑,明显就有些格格不入。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完全没必要来到这个交通不方便的石窟,毕竟它的看点真的很少,但是作为一个人文旅行爱好者来说,当我看到仅存的中心塔柱的时候,依然会觉得不虚此行,这或许就是人文旅行的魅力。
万佛堂旅游贴士:
如何到万佛堂石窟:首先需要先从火车或者飞机到达锦州,然后从锦州乘坐班车来到义县,到了义县后乘坐西北环线到达万佛堂村。
我国东北地区哪个石窟群,与龙门云冈齐名?
从北魏至隋唐,修筑了许多规模不等的石窟群,其中不乏一些久负盛名的石窟群,例如洛阳的龙门石窟、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云冈石窟等。我国的石窟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而在东北地区,类似的佛教石窟极为罕见,能称得上石窟群的只有一处,这处虽然规模不大,但却与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齐名。这就是位于辽宁省义县的万佛堂石窟。
东北规模最“大”的石窟群
万佛堂石窟位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县城西北9公里处,坐落在大凌河北岸的福山峭壁上。1988年,万佛堂石窟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佛堂石窟始建于北魏年间,是我国东北地区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石窟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北方石窟造像艺术宝库”。这处石窟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对研究我国北方民族史和佛窟艺术史具有重要意义。虽说是东北最大,但相比于同时期的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如今的万佛堂石窟着实小得可怜。现存的万佛堂石窟分为东西两个区,其中东区有7个石窟,西区有9个石窟,一共16个石窟,东西纵深不过百米,南北距离更是只有十几步路。
但就算如此,在寒冷的东北地区能修筑如此规模的石窟群,也是十分不易的事。可以说,万佛堂石窟不但是东北地区唯一的石窟群,也是我国最北和最东边的佛教石窟群。
与云冈龙门齐名
公元386年,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鲜卑族建立了北魏政权。在北魏时期是佛教雕塑艺术最兴旺繁荣的时代,佛教得到空前的发展,被喻为“雕刻在石窟上的王朝”。公元398年,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5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这两次的迁都不但促进了北魏的中央集权制度与民族融合,还促成了我国最著名的两座石窟——大同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的修筑。
除了这两座石窟外,北魏时期在东北地区也修筑了一座石窟,就是这座万佛堂石窟。万佛堂石窟不但与云冈、龙门两大石窟在同一时期修筑,而且都是由北魏的国师昙曜法师主持修建,而且据传说,施工的工匠也有不少来自同一团队。
公元496年,时任营州刺史元景被人诬陷参与叛乱,但孝文帝没有听信谗言,反而加封了元景。为了给孝文帝祈福,元景特邀昙曜法师来到塞北的大凌河畔,修建了这座万佛堂石窟。
所以,万佛堂石窟虽然在体量和知名度上无法与云冈、龙门石窟相提并论,但却与云冈、龙门一脉相承,其意义非同一般,这三座石窟也被并称为“北魏最著名的三大石窟”。
开欧蓝德,游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是麦积山风景名胜区重要景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因山形酷似农家麦垛之状,故名。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馆"。麦积山石窟窟龛凿于高20-80米、宽200米的垂直崖面上。存有窟龛194个,其中东崖54窟,西崖140窟,泥塑、石胎泥塑、石雕造像7800余尊,最大的造像东崖大佛高15.8米,壁画1000余平方米。开着欧蓝德驱车300公里,来到崇敬已久的麦积山石窟。通向麦积山石窟的道路较为平坦,一路高速或快速路,所以未对欧蓝德提出任何挑战。开车300公里,整体感受一是油耗满意,三百公里的路,一公里还不到五毛钱,二是动力充足,未感到任何吃力的情况,三是较为平顺,cvt的特点,没啥好说的,四是静音较好,但是120码就有点躁动了。
把车停靠在停车场,疫情期间车位较多。入场费10元,不限时间停放。让小欧与美景合影一张。前方正中树挡住的部分就是麦积山石窟的位置。
打开车门,通通风,吸收下该处的灵气。
此时游客不多,稀稀拉拉的游客不时出现在眼前。
透过欧蓝德宽大的玻璃,正前方正中就是麦积山。
背靠山,来一张照片。
这修长的车身,明亮的玻璃。
偌大的广场没有几位游客。疫情未完全解除前,还是建议待在家里。
三处环山,一条曲径小道向上蜿蜒。坐着观光车向前走去。
观光灯开到这里,下车步行。
可以骑马,也可以步行。两条白龙马啊。
大树参天,绿树成荫。
麦积山石窟若隐若现。
骆驼在景区供游客免费拍照。
还有卖各种工艺品的。
麦积山石窟终于出现在眼前了。
你不得不佩服前人的智慧,你是否能想象,在遥远的古代,他们是如何在这么高大光滑的山上雕刻出如此精美的佛像?
麦积山聚集着万佛堂、天堂洞、121窟、123窟、127窟、165窟等最有价值的洞窟。万佛堂又叫"碑洞",跨进门,迎面是一尊3.5米高的接引佛,双目微合,双手作接引之姿。窟内现存泥塑30多件。天堂洞是两崖上最高的石窟,窟内全是大型的石刻造像,中间一尊,高1.95米,左右两尊,高1.28米,每尊像约有二、三吨重。
来一个全景图。
来一个下面图特写。阿弥陀佛。
麦积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同时也为后世研究我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麦积山是重要的人文景观,它与远在西边的敦煌莫高窟遥相辉映。明天我又要开着我的欧蓝德出动游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