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邃森严的庄园-牟家后人扩建园内其他院落是怎样的

2023-12-31 14:30:02 来源:天气频道

牟氏庄园,不是“候门”,其等级之严格却胜似“候门”;一幅寿幛,已成为现存的湘绣珍品;建筑形式上,还有“三大怪”之说。
规模宏大的牟氏庄园里,有哪些可看的?咱现在就带你了解一下。
一座深邃森严的地主庄园
牟氏庄园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封建地主庄园。整个庄园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建筑群,共六个大院。
牟氏庄园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个大院多为七进院落,院内主体建筑均为两层阁楼。每个大院内自南向北依次是南群房、账房、客厅、老爷楼、公子楼、小姐楼和北群厢,东西两侧是造型同中有异的东西厢房(有的厢房上有楼阁),这些建筑共同组成了六个相对独立的四合院。各大院之间有深邃幽静的更道相隔,更道既是更夫走的路,也是牟氏族人出入的通道。大院外围呈封闭状,内部布局则井然有序,规矩森严。
通观整个牟氏庄园的建筑格局,处处体现出了闭关自守的封闭性,氛围更是深邃森严。有道是“一入侯门深似海”,这牟氏庄园虽说不是“候门”,但与“候门”之“深”相比,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人一步入这座庄园,不由得敛口噤声,处处留神,时时在意,竟能生出几分忐忑不安的情绪。
牟氏庄园房屋建造十分讲究,石头之间的缝隙特别小
荆楚文化对牟氏庄园建筑格局的影响
一般说来,大宅院都以围墙来包围整个建筑群,但牟氏庄园却别出心裁,以群房、群巷为围墙,在我国北方民居中相当少见。整个庄园几进几出,环环相套,布局巧妙而不拘一格。
牟氏庄园的建筑风格之所以能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得益于牟家世代传承的荆楚文化遗风。
牟氏先人祖籍湖北,在这齐鲁之地扎根不忘故土,常以荆楚文化精神勉励后人,在牟氏子孙的血液里自然隐藏了缘自故乡的洒脱不羁、灵活应变的文化因子。在修建庄园前,牟家曾数次派人南下,博采众家之长,意在将南北建筑之风融为一体,不拘泥于传统,并最终在实践中实现了这一初衷。
庄园建成后,在西忠来大院的客厅正上方的醒目位置悬挂了一幅刻有“犹望公安”字样的牌匾,这是牟氏**在告诫后人:湖北公安县生养了牟氏祖先,后代子孙要永怀故土,切不可忘本。
独具匠心的“三大怪”
在牟氏庄园可看到,建筑上的独具匠心之作还真不少。其中,“三大怪”最值得一看。
【一怪:烟囱砌在山墙外】牟氏庄园计有烟囱100余根,都是用伸在山墙外的花岗岩石条作依托,用豆汁泡过的小方砖紧贴山墙砌成的,为防止雨水进入烟道,出烟口搭建着顶帽,便烟囱如同一个小小的楼阁,不仅造型美观,还起到了点缀、美化建筑的作用。
山墙外的烟囱
【二怪:火炕口设在寝室外】牟氏庄园的主人喜欢一年四季睡热炕,即便是夏天,也要烧炕除潮,暖身健体。但是,如果按常规将烧炕的洞口开在炕前脸处,会在烧炕时影响室内卫生,同时,负责烧炕的雇工进入寝室,会使房主人感到不方便,加上担心发生火灾,将万贯家产毁掉。于是,牟氏庄园的主人就创造性地在寝室外开设了烧炕的洞口。
火炕口设在寝室外
【三怪:穿堂门儿一线开】牟氏庄园共有六个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衔接的大院,每个大院内向排列着六栋或四栋正房,每栋正房又与东西两厢及南门楼构成一个典型的北方小四合院。这六个大院内的正房尽管数量有别,但是都开的是穿堂门,即正房除最后一排外,均是前后开门,一线相连。这便突破了山东农村“街门房门不对开,房门不能前后开”的老规矩。
平时,牟家各幢正房的后门是关闭的,从这幢正房到那幢正房,必须经过更道。只有贵客来访时,牟家才将所有的门打开,让客人穿堂过门,直达正房,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再就是在重大节日时打开各正房门,在各个门旁点上蜡烛,形成灯火长廊,以显示牟家的祥和及富有。
堂门一线开
牟氏庄园的一幅寿幛珍品
西忠来大院内的室内陈设,在牟氏庄园中颇具代表性。
在该大院的三进大客厅内,正中的彩绘浮雕大匾“犹望公安”下方垂挂着一幅写有“寿”字的寿幛,为湘绣。
据说,1927年牟家主人为了过六十大寿,提前一年从湖南请来四位技艺精湛的绣女,用一千多种颜色的丝线绣成的,所以绣了27朵颜色、形状各异的牡丹。远看是个“寿”字,近看则是一株花繁叶茂的富贵牡丹,可谓巧夺天工。这幅湘绣作品是我国现存古代绣品中的珍品。

牟家后人扩建园内其他院落是怎样的?

清光绪年间,牟氏家族人丁剧增,4个大院落远不能满足牟家人的居住,于是,牟墨林的6个孙子便各立门户,在面积达20000平方米的庄园范围内,大兴土木,互竞豪华,营建成了后来的“东忠来”和“师古堂”等建筑。

这些建筑群建成后,牟氏庄园便形成了一个坐北朝南,东西长158米,南北宽148米,院墙长达800余米,以清代古建筑群为主的,我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庄园。

整个庄园的建筑,是按照我国古代建筑规制布局的。此建筑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封闭型的特点,反映了父严子孝、男尊女卑的等级关系。

老爷居住楼阁,大厅供奉祖先,平房用于妻妾,裙房用于佣人。账房、碾磨房、棺寿房和酿酒房多安排在裙厢,造成了内庭等级森严的特有气氛。

纵观重重四合院相叠,横看条条通道相间,层次清晰,主次分明。除拥有三组六院480间厅堂楼房外,周围还有附属房屋11处331间和佃户住房437间。

这三组六院是东组三院、西南组二院、西北组一院。东组三院是“日新堂”、“西忠来”、“东忠来”,三院并排,东西宽65.2米,南北长98.2米。

“东忠来”居东,为四孙牟宗彝所居;“日新堂”居西,为长孙牟宗植所居;“西忠来”居中,为三孙牟宗夔所居。

西南组二院是“南忠来”和“师古堂”东西并列,东西宽55.2米、南北长59.2米。“南忠来”居西,为五孙牟宗榘所居;“师古堂”居东,为六孙牟宗梅所居。

西北组一院是“宝善堂”,独成一组,占地为东西宽37.2米,南北长64米,为孙子牟宗朴所居。

其中,“东忠来”为六进院落布局,共有房屋87间。由南向北,依次为南群房、平房、客厅、大楼、小楼和北群房、东群厢。整座院落是牟氏庄园中的晚期建筑,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组建筑。

这座院落的錾墙石均由水磨对缝。用料非常考究,做工非常精细,堪称一绝。

据考证,牟氏庄园的石砌墙是我国传统建筑中最好的。两块石头之间没有任何黏合剂,打磨不平的地方用铜钱作垫。

据说,当年庄园主人发给工匠一定数量的铜钱,磨不平石墙就把铜钱垫上,如果磨平了,铜钱就归自己所有。所以,工匠们为了留下铜钱,就将錾墙磨得非常平整。

同时,牟氏庄园的青砖、灰瓦皆由豆汁浸泡,可以防风化。不褪色,因而整个庄园虽然历经百年风雨侵蚀,依然保持了原有的古朴风貌。

东忠来的主体建筑客厅,是牟宗彝宴客、议事的场所。在客厅的大门上,有副楹联:

庭有余香榭草郑兰燕桂树;

室无长物唐诗晋字汉文章。

此对联非常自豪地告诉大家,这院子里种植的是绘画名家手下的名贵花木,家里收藏的是唐诗晋字等稀世墨宝。

客厅内部陈列分为三部分:东一间是主人牟宗彝看书、写字和帮人撰写诉状的地方;西一间是供客人临时休息的地方;中间是主人宴客的地方。

整座大厅的建筑用料,非常讲究,主梁都是采用直径80厘米以上的圆木,檩条规格一致,排列均匀,给人以高大宽阔、坚固挺拔之感。房屋内部房坡采用方砖做笆,方砖上面铺有一层柞木炭,这样既能吸水防潮,又能减轻屋面的重量。

中堂上方挂有一块彩匾,上面写着:“犹望公安”,这是告诫后人,记住他们的祖籍是湖北省公安县,后世人要永怀故土,铭记公安。

在此匾额下,有一副画像,上面画的是牟氏第十**,牟墨林的高祖父牟国珑。

在画像下面,还有一份诏令,是清廷敕赠牟国珑父母,赠其父为文林郎,其母为孺人。

在中堂的东边墙上,还有一副诏令是清廷敕赠给牟昌裕祖父祖母的。牟昌裕是牟墨林的本族兄长,进士出身,曾任清朝江南道、河道道、云南道的监察御史、九省军门总漕部堂。

任职期间,敢向朝廷说真话,讲实情,曾建议朝廷取消不许关东地区向外卖粮的禁令,还废止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法律条文。他的陈奏往往切中时弊,史书上说他“能言别人所不能言”。

为此,乾隆和嘉庆两朝都很重用他,让他在全国各地稳稳当当的做官,一直到62岁病死在官位上。《山东通志》和《山东历史人物》都将他列为名臣。

这副诏令在形式与牟国珑的那幅有很大的差别,是由五种颜色组成的,用于五品以上官员,称“五彩“。而牟国珑的那副用于级别较低的官员,通体只有一种颜色,称“素面”。

在这座客厅后面,是东忠来的四进院落牟宗彝住宅大楼。此院落是牟宗彝投入了千亩土地的卖金,选用大连洋式楼房样,聘用莱阳县瓦工名师、黄县著名的木工师傅,历时3年建成。

大楼檐枋涂有紫红色油漆,配以白绿相间彩绘斗拱,暖中透冷的色调被檐下阴影相衬,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房檐的深度,给人以威严感。

屋脊上分别建有想象中的辟邪神兽,形态各异,以资震慑。大楼怀抱东西厢,正门与屏门相望。屏门,左右连接垣墙,构成典型的四合院。屏门位于厅后楼前,精雕细刻,油漆彩绘,与客厅大楼前后呼应,气势庄严。

在大楼下层,是牟宗彝的起居宝,用于陪妻妾进餐、就寝、检点账目和教育子女。上层是他的专用书房,用于读书看报、拟写诉状、养神休憩,同时上层也是他仿古崇古、精神享乐的地方。

昔日他曾在上层藏有十几箱古书和大量名人字画。珍品虽多已失散,但也有保留下的部分书籍,和牟氏家族的书画以及名人的墨迹。

由于此大楼后来多住着牟家的儿子,所以此大楼又被称为“少爷楼”。在东忠来院落,除了客厅和少爷楼,旁边的厢房还有碾磨房、农具展和粮仓账房等。

牟氏庄园不仅有精美的布局,而且还有庄园建筑三大怪,这里所说的“三大怪”,是牟氏庄园修建时出现的与众不同的景象,建筑风格的怪异之处更是耐人寻味,一直被人们所追寻和探索。

首先是“穿堂门儿一线开”。在每个大院的客厅、堂屋都有前后门,而且全在一条线上,这便突破了栖霞地区“房门不得前后开”的风水学上的老规矩。

其次是“烧炕火洞在室外”。牟氏庄园在建寝室的同时,在窗外墙角下的适当位置留一个方形的石砌炕洞口,让佣人在室外按时烧炕取暖。

这一独特的取暖设计方式,在北方民居中比较罕见。不过这样的结构可以有效避免室内烧炕容易发生的煤气中毒的情况发生。

最后是“烟囱立在山墙外”。在我国南北方的房舍建筑,无论是平房还是楼房,其烟囱的位置一般是设计在屋脊檐坡上。

然而牟氏庄园却将庄内的近百个烟囱竖立在山墙外面,顶端有遮雨帽,远看宛如托在云雾中的一座小塔,小巧玲珑,别具一格。

这种设计的作用是天冷取暖烧火坑,木柴燃烧散发热量不大,为充分利用热,把烟囱安在山墙边,是为了延长烟火的走向,让柴或草的热度保留于炕内。可以让房屋的保暖性能更好一些。

由此可见,牟氏庄园的整个建筑和布局,以其恢宏的规模、深沉的内涵,被诸多专家学者评价为“百年庄园之活化石”,“传统建筑之瑰宝”,“六百年旺气之所在”。

牟氏庄园院门

中国现存最大的地主庄园是什么样的?

山东烟台旁栖霞市的牟氏庄园,始建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经多年不断续建,到民国二十年(1935年)形成现存规模。据估算这整个建筑群约耗银四十三万两,现为国家文化重点保护单位。

该庄园现占地约20万平方米,有480多间房,分三组六院。这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封建地主庄园。上图中是庄园之正门,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笔者到访是非疫情期游客似乎也太过稀少······

牟家大院(1)

牟氏庄园,作为中国现存最大的地主庄园,在其最盛时期占有6万多亩农地,20万多亩山林,153个庄子,年收粮租650万斤!还有粮油、药品等作坊与产业。之所以得较完整的留存至今,主要是1947年土改时该庄园被县政府诸位办公地,没分与佃户与贫困农民。此建筑群和原有风貌才得以保护下龙,但原庄园所属的粮、油和药材等作坊区遭破坏拆平,现在复建中。

中国,是个有着数千年农耕传统的大国,农村始终是中国小说和影视创作的重要题材。如何表现这百年来农村社会的剧烈动荡与变迁,更是近年来文艺创作的热点所在。

牟家大院(2)

前段时间在改编自小说《白鹿原》的电视连续剧上映时相关的评论就曾热闹过。而此前,王全安版的同名电影,也曾热闹过(注:由张雨绮出演小白娥)。但这段发生在渭河平原·八百秦川上的几代人复杂交错的故事,在电影里几乎成了小白娥一人之情史。如此改编,满意的人不多,批评的声音不少。相比张艺谋改编自余华小说的电影《活着》捧回国际大奖,得到大家肯定,两者差距巨大。

然,《活着》的主人公(注:电影中由葛优饰演·见上图),是个仅有200多亩地的小地主。故事脉络与人物关系相对简单,电影剧情较容易把控。而在中国,一般而言,农村题材苦情戏的票房多不好。如冯小刚电影《1942》描写河南大灾,涉及灾民千万,百万人惨死!如此沉重的影片,其票房似也带有几分悲剧色彩,回本都难。所以,王全安为何要将《白鹿原》几乎拍成小白娥情史,不难看出去其在电影票房上的“谋略”。

而咱们中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历史上灾害频繁和危害之重,曾被西方学者称之为“饥荒的国度”。由此,我国专业从事研究自然灾害史的学者也不少,因为这是一个研究历代社会与政治变迁规律而极具探索性的窗口。

稍稍翻阅一些史书的人多知道,上溯四千年间,华夏大地上是自然灾害接连不断,悲惨的大灾记载充盈史册!水灾、旱灾和蝗虫,这三大灾破坏之剧,常有“田园荒芜,十室九空·····”之描述,那一幅幅悲惨景象看得让人毛骨悚然!

牟家大院(3)

而牟氏庄园昔日之所以暴富,也恰恰是借助了大灾之力····牟家发迹最重要的时间节点是,道光16-17年间。当时山东遭遇大旱,牟家在牟墨林掌管下用粮换地快速扩展土地面积······在受灾最严重地区,牟家曾有仅用两个囤子高粱就换下了千亩农地的纪录!牟家由此在数年间迅速爆发,但这对农家而言,则是一段斑斑血泪的历史!

牟氏是历经九代约二百年的经营才得以获得如此产业。而究其经营方式则非常传统:除少量自耕地外(自己雇佣长工耕作的土地),大量土地放出让佃户耕作。早先,牟氏放地给佃户,地分三等。其中的中等地,租与每个农户约20亩,每年每亩交粮27斤(约一斗)。

是此只要交出60斗粮食,农户就可将获得余粮来维持其自己的生活。但后来是逐渐加租,最后加到每亩得交三斗粮。在收账时还得忍受东家在量具、计湿等环节上的克扣,农户维持生计越来越艰难。佃户还得无偿帮东家约两月劳役······

可能今天有人认为,一亩地交一斗粮或三斗粮,并不为过。但要知道,昔日种粮,没化肥与良种等先进技术支持,亩产远没有今天如此之高。再则,凡去过烟台·栖霞一带的人更能感觉其丘陵地区的地力不肥,要种地出粮恐怕并不容易。

这里,我们再就现有资料中所描述的牟氏日常经营的模式,主要是雇佣账房先生和账先生维持日常操办:每个小庄园的账房先生下有4-5个账先生。除吃住免费外,这些账先生每年可得500吊钱,约百枚银圆。这就大约相当牟氏庄园里6-7个长工的年收入(注:每个长工除吃住外,年收入约13-15枚银圆)。如此就形成了佃户、长工、账先生、账房先生这一层层的管辖联系,来展开经营活动。

当然,有关牟氏的财富故事远非笔者在此区区数百字所能说清的,这里只能简单划出一个大概的轮廓······有兴趣者不妨自己去进行一番深入探访

中国最大的地主是谁?

刘文彩,字星廷,属猪,四川省大邑县的安仁镇人。刘文辉的五哥。弟兄6人,家有田30多亩,兼营酿酒。少小无成。
1921年,刘文辉任川军旅长,驻防宜宾,委刘文彩为四川烟酒公司宜宾分局长,后又委叙南船捐局长、宜宾百货统捐局长、川南税捐总局总办等职,千方百计为刘文辉搜刮军费。贩卖鸦片,滥征捐税,怨声载道。
1931年二刘之战中,刘文辉兵败,刘文彩将其赃物4,500多箱、银圆800多万运回安仁镇老家。
1949-10月,病危回安仁镇途中,在双流县地界病死。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作为中国旧时地主阶级的总代表,已经作古的刘文彩可谓出尽了风头。据人讲:刘文彩是四川大邑县安仁镇的恶霸大地主,住在豪华的地主庄园里,过着骄奢淫逸的腐败日子。他残酷剥削当地农民,搞得乡邻家破人亡。印象最深的是刘家的水牢,不知害死了多少劳苦大众;还有就是刘文彩六十多岁了,强迫青年妇女给他喝人奶……
刘文彩可谓罪行累累,欠下了很多血债。事实上,1949年刘文彩就去世了。解放后,刘家的财产全部充公,生产资料全分给了当地的农民。在***时期,刘文彩的坟墓被铲平,尸骨丢在野外,连棺材也被一个孤寡老人利用起来,成了别人的葬身之所。刘文彩的地主庄园由当地政府利用起来,成了“大邑刘氏地主庄园博物馆”,作为阶级斗争的活教材,向世人开放。在人们眼里,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