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发源地是什么地方 西辽河的介绍

2023-12-31 03:45:02 来源:天气频道

辽河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七老图山脉的光头山。

辽河有二源。东源称东辽河,西源称西辽河,两源在辽宁省昌图县福德店与西源汇合,始称辽河。通常以西辽河为正源,而西辽河又有两源,南源老哈河,北源西拉木伦河。

两源于翁牛特旗与奈曼旗交界处会合,为西辽河干流,自西南向东北向,流经河北省的平泉县,内蒙古自治区的宁城县、翁牛特旗、奈曼旗、开鲁县,在内蒙古的通辽市、吉林省双辽市,至科尔沁左翼中旗白音他拉纳右侧支流教来河继续东流,小瓦房汇入北来的乌力吉木伦河后转为东北-西南向,进入辽宁省,到昌图县汇合东辽河。

西辽河(1)

扩展资料:

东辽河特征:

东辽河流域面积11208平方公里,吉林省境内10136平方公里,河长399公里,省境内321公里,河道平均坡度0.5‰。在梨树县二龙山水库以上,为低山丘陵区,河谷较开阔,河道弯曲,河槽宽30~70米,河床为沙、砾石,河岸高2~3米,有坍岸现象。

水土流失严重,支流二道河上河信水文站实测多年平均含沙量为10.3公斤/立方米,最大断面含沙量90.4公斤/立方米(1971年6月19日),为吉林省各河流的最大值。二龙山水库以下至哈大线铁路桥之间为丘陵区,河道弯曲,河槽窄深,河底为沙与少量卵石。

哈大线铁路桥以下,河流进入平原区,两岸为耕地,有堤防,河道弯曲,河槽宽40~90米,河底为泥沙,河岸较陡,坍岸较严重。东辽河河口原在三江口四平—齐齐哈尔铁路桥上游,1924年西辽河洪水改道西移,东辽河沿原辽河河道下移到辽宁省康平县三门郭家屯附近。

1950年二龙山水库建成后,下游河道成为灌溉的总干渠,受水库调蓄作用,水量明显减少(洪水期、春汛期和冰期水量分别为过去同时水量的69~73%,15~33%,28~54%),而5、6月份的水量成倍增加(约为过去水量的300~37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辽河(中国东北地区南部最大河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辽河

西辽河的介绍

西辽河是辽河的上游,也是辽河的最大支流,由南源老哈河与北源西拉沐沦河在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大兴乡海流图村汇合而成,1在历史文献中曾与西拉木伦河合称潢水、辽水或大辽河。西辽河干流自海流图起流经开鲁县、科尔沁区、双辽市、昌图县四个县区,在辽宁省昌图县长发乡福德店村与东辽河汇合为辽河干流。河流整个流向是由西向东,沿河两岸地势平坦,广泛分布着山丘草原和黄土丘陵地貌,气候干旱,暴雨集中,植被不良,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2西辽河流域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和燕山北麓夹角地带,历史上曾诞生出诸如红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等富有生机、极具创造力的优秀文化,是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的重要策源地。

西辽河(2)

西辽河的流域概况

西辽河流域位于辽河上游,介于40°05′n~45°13′n、116°16′e~123°35′e,土地面积约为13.6万平方公里,占辽河流域的43%。流域内涉及的行政区划包括通辽市、赤峰市、朝阳市、沈阳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四平市、白城市、松原市和承德市共10个盟市,27个旗县区。
西辽河平原位于西辽河流域东部,松辽平原西部,面积约5.2万平方公里,基本位于通辽市境内,还包括赤峰市、兴安盟、四平市、白城市、松原市和沈阳市部分区域。河流整个流向是由西向东,沿河两岸地势平坦,广泛分布着山丘草原和黄土丘陵地貌,气候干旱,暴雨集中,植被不良,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由于在大地构造上西辽河是出于松辽凹陷的下降区,自第四纪以来,因长期的下沉,加之河流的搬运,堆积了很厚的沉积层。西辽河最大的特点是主流摆动不定,流向多变,主流来回滚动。流域内共建有大、中、小型水库90多座,设计总库容41。2亿立方米。其中红山水库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一座水库。
西辽河流域位于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递降的斜坡地带,其北侧为霍林河南侧分水岭,南侧为燕山c。la脉东段(七老图山、医巫闾山和努鲁儿虎山),东部为西辽河平原,西部为大兴安岭南段。山区海拔高度580~1500m,面积约为8.4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61.8%;平原海拔高度110580m,面积约为5.2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8.2%。
西辽河平原自西、西南、西北向东、东南、东北缓慢倾斜,地面坡降在1/10001/2000,呈波状起伏。西北缘为大兴安岭山前冲洪积台地,海拔般为500~800m,向东南方向倾斜;东北部为松辽平原与松嫩平原的分水岭,海拔为170~300m;西南为燕山山地,海拔为300~1000m。
西辽河平原主要地貌类型为微起伏平地、河漫滩、阶地、沙丘、沙地。平原区除主要河流河漫滩及一二级阶地外,大部为风积沙覆盖,沙垄间分布有垄间低地,可作为天然牧场。平原区主要地貌一单元为剥蚀堆积地形与堆积地形,近山地段存在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向东为第四系冲积物堆积而成的冲积平原。东部为典型的冲湖积平原,具体表现为大兴安岭东部、燕山山地北部斜坡冲洪积台地、洪积高平原及冲湖积、冲积低平原。根据全国土种志采用的分类系统,西辽河流域土壤总计56种,种类繁多。主要有草原风沙土、栗钙土、栗钙土性土、黑钙土、暗栗钙土等。上述主要土壤占流域面积达到60%。其中草原风沙土、潮土和栗钙土性土主要分布在平原区,栗钙土、栗钙土性土和黑钙土主要分布在山区。草原风沙土面积最大,为2.92万平方公里,占西辽河流域总面积的21%,主要分布在平原区;其次为栗钙土,面积2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山区。
西辽河流域地处半干旱区,属草原沙地农牧生态区。流域生态植被主要是典型草原植被、乔木、灌木半灌木草原植被和草甸植被。根据2005年遥感数据,西辽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共有23种,主要包括旱地(含耕地、未利用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等。旱地面积3.6万平方公里,约占西辽河流域总面积的27%;草地6.7万平方公里,约占52%:林地1.8万平方公里,约占13%;建设用地共0.31万平方公里,约占20%。
在西辽河平原区,由于人类活动影响,草地面积正在迅速减少,旱地面积迅速增加。根据遥感资料显示,自1995年至2010年,西辽河平原有大约4834.87平方公里草地转化为旱地,草地面积减少25%,旱地面积增加41%。1995年,草地是平原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占平原区面积的44%,旱地占34%;2010年旱地己成为平原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约占平原区面积的47%,草地减少至32%。草地面积的减少反映了平原区生态系统退化问题。西辽河流域大部分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5。00℃~6。50℃,年均日照时数2800~3100h,相对湿度45%~58%,年均降雨量300---400mm,蒸发量1199~2200mm。
西辽河平原主体处于半干旱季风气候区,表现为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气候凉爽、冬季严寒少雪。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空间上自西北向东南增加,时间上80%的降水出现在6~9月。多年平均蒸发量由西北向东南减少,年最大蒸发量2713.9mm,最小1323.1mm。多年平均风速2.7~4.0m/s。2009年西辽河流域总人口77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4.96万人,农村人口469.04万人,城镇化率39.40%,人口密度57.25人/平方公里,集中于通辽市和赤峰市。流域总耕地面积3***.98万亩,实际灌溉面积1397.55万亩。
2009年西辽河平原区总人口472.29万人,耕地面积2052.15万亩,占平原区的19.47%,有效灌溉面积1522.20万亩,人均耕地面积4.35亩/人,高于全国人均耕地水平(1.5亩/人),与世界平均水平(4.6亩/人)相当。西辽河流域产业结构由以农、牧业为主,逐步发展为以农、牧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工、农、林、牧业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
西辽河平原区地区生产总值380.1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8048.36元。第一产业产值145.07亿元,第二产业产值119.99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31.14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为1.2:1:1,第一产业主导平原经济。
西辽河平原区土质肥沃,素有“北方粮仓”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平原区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大豆、小麦等,经济作物为葵花籽、蓖麻、甜菜等。粮食产量达119.8亿斤。
科尔沁草原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被誉为“黄牛之乡”和“中国马王之乡”。西辽河平原畜牧业集中于科尔沁草原,现有牲畜480.2万头(只),其中大牲畜232.8万头,小牲畜247.4万只。平原区工业主要集中于科尔沁区,工业发展迅速,已初具规模,形成以农副产品加工、能源、医药化工、建材四大主导产业为骨干,具有一定基础、规模与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

西辽河(3)

西辽河的河流概况

西辽河南源老哈河流经内蒙古宁城县、喀喇沁旗、元宝山区、敖汉旗、翁牛特旗,北源西拉木伦河流经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林西县、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翁牛特旗,西辽河干流从海流图起,流经开鲁、通辽科尔沁区、科尔沁左翼中旗、双辽至辽宁省昌图县福德店附近与东辽河汇合止,干流全长403公里,流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1/2500,落差186米。其中上中段大部分在内蒙古通辽市境内。

西辽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