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妃故里的故里介绍|唐玄宗之妃江采萍一一“梅妃”盛唐时期的传说

2023-12-02 22:30:02 来源:天气频道

梅妃故里,位于木兰溪下游宁海桥畔的莆田县黄石镇江东村。梅妃原名江采苹,唐玄宗时,作为秀女被选入宫,后封妃。因酷爱梅花,玄宗称其为“梅妃”。
梅妃原名江采苹,相传她原是村里的一位牧鹅姑娘。如今当地临溪有个叫“鹅膻”的狭长土墩,便是她当年放鹅的地方。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高力士出使闽粤,大选秀女,采苹被选入宫。她聪明贤淑,九岁即通诗书,擅长文学,深得玄宗宠爱,被封为妃子。她生性酷爱梅花,深慕梅之高洁,在居处周围遍植梅树,且建有一亭,取名“梅亭”。每当梅花盛开时,她便成天赏梅作赋。玄宗因而叫她梅妃,有时还戏称“梅精”。杨玉环入宫后,献媚取宠,对梅妃深怀妒忌之心,从而给她带来了灾难。她终于被迁往上阳东宫,只能借诗诉说自己的不幸。
那首流传至今的《一斛珠》:“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就是她写给玄宗谢赐珍珠的名篇。后来,在“安史之乱”中,梅妃投井自尽。玄宗逃去四川回京后,找到她的遗体,隆重地以妃礼葬之。传说后来她的弟弟奏请归葬故乡,葬地就在这块“鹅腥”处**祖坟。

梅妃故里(1)

唐玄宗之妃江采萍一一“梅妃”盛唐时期的传说

在中国遥远的盛唐时期,据说唐玄宗的宠妃中有一个奇女子,她的名字叫江采萍,因其爱梅,故而得名“梅妃”。
梅妃,人如其名,飘逸俊秀,清丽可人。
梅妃本姓为江,祖籍福建,生长在悬壶济世的医道世家。
梅妃的父亲江仲逊是秀才出身的儒医,弟弟叫江采芹。
要说这江仲逊三十多岁的时候才有了这个宝贝女,所以对这个小女儿疼爱有加。
梅妃9岁的时候就能吟诵《诗经》中的《周南篇》和《召南篇》,她还对父亲说一一
“吾虽女子,当以此为志。”
江仲逊见女儿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的志向,便高兴地为女儿取名“采萍”
江采萍自幼聪颖好学,心地善良,她的父亲极为赏识这个小女儿。
江仲逊为了让自己的小女儿早日成才,自幼就教江采萍读书识字、吟诵诗文。
江采萍十四岁就能善吟诗作赋,自比晋朝才女谢道韫。
江采萍还精通琴棋书画,心灵手巧,惹人怜爱。
岁月如梭,即近及笄,待字闺中,美名远扬….…
江采萍好淡妆雅服,不喜艳服,心高气傲,不善奉迎……
这是她的骄傲,亦是她的软肋。
江采萍自幼便爱梅如狂,作为父亲的江仲逊不惜重金,寻各种梅树,种满房前屋后。
江采萍喜欢梅花的高洁,常以梅花为志,抒**感。
江采萍脱俗的气质,绝世的容颜,令人惊叹。
远近家邻的年轻人都感叹道一一
“不知谁家儿郎有此福气,能够娶得梅妃为妻,真是三生有幸啊!”
江采萍听闻此言,淡然一笑,若无其事.….…
她一直心比天高,普通男子岂能入眼。
只是,江采萍她忘了,天比天高的人,往往命比纸薄。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深爱玄宗宠爱的武惠妃死了,失去爱妃的唐玄宗每日里郁郁寡欢,食不知味,夜不能寐。
唐玄宗身边的大太监高力士见此情景,不由得心急如焚,他思量再三,决定一定要为天子找一个绝代佳人。
高力士带人自湖广历两粤为玄宗选美。
某一天,高力士到了闽地后,探听到**有女清丽绝世。于是以重礼相聘,携梅妃回长安。
自古以来,君令难违,故土难离,家人难舍,悲泣上路,忐忑不安……
江采萍随高力士来到了长安,来到了象征**的“大明宫”。
等待她的究其是好还是歹呢?
江采萍纵有千般好,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当时的大明宫中嫔妃将近四万之多,她们一个个浓妆艳抹、盛装俗饰。
江采萍的到来,仿佛为宫中送来一缕清风,她温柔婉约,淡妆素裹,清爽宜人。
最为难得的是,江采萍不仅容貌秀丽,而且才高八斗,她擅乐器、晓歌舞,好诗画。
江采萍还是那么的喜爱梅花,她的住所周围,梅树随处可见,待到花开时节,江采萍便徘徊其间,赏花作赋,悠然忘我。
唐玄宗对江采萍一见倾心,他怜惜江采萍对梅花的痴爱,他更爱慕江采萍学富五车的才情。
唐玄宗本是一个风流**,他对江采萍大加宠幸,不久便赐东宫正一品皇妃,称她为“梅妃”。
从此以后,宫中的人都称江采萍为“梅妃”。
唐玄宗对梅妃呵护备至,他命人为在梅妃的宫中种满各式梅树,并亲笔题写院中楼台为“梅阁”、花间小亭为“梅亭”。
梅妃对爱梅花的痴迷之情,惹得玄宗戏称她为“梅精”
梅妃气质如兰,才华横溢,她渐渐地发现唐玄文武兼修,精通音律,风流倜傥。
这不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天下奇男儿吗?
梅妃为此心醉不已,她对玄宗一往情深。
唐玄宗画画,梅妃填词;唐玄宗理政,梅妃作陪……
卿卿我我,甜甜蜜蜜,海誓山盟,永结同心!
梅妃为人孤傲自重,她虽得玄宗宠爱,却从不投其所好,这让玄宗大为不快。
这样一个女人本不应该生活在宫中的,唐玄宗慢慢地对梅妃失去了兴趣。
这时候,又有一位人间绝色来到了唐玄宗的身边.……
这个女人不是别人,她是玄宗的儿媳妇,寿王妃杨玉环。
梅妃得宠数年已到花甲之年的唐玄宗,未免喜新厌旧,他不人伦道德,招儿媳杨玉环为贵妃,朝野震动,天下议论。
唐玄宗有了杨玉环后,从此日夜春宵,不理政务。
梅妃知情后,心乱如麻,忧心忡忡……
唐玄宗作为一囯之君怎能不理朝政呢?
梅妃觐见**,赠诗讽刺,良言苦劝……
杨贵妃听闻梅妃之言,心有不悦,她气梅妃打扰了自己的丈夫。
杨玉环凭借着美貌专宠后宫,她不容别的女人分享恩宠。
杨玉环对唐玄宗冷了脸,此时的玄宗已经忘了梅妃,他的心中只有杨玉环了。
梅妃性情孤傲,杨妃柔顺可爱,男人最爱听话的女人。
不久梅妃被打入冷宫,她一个人居住在上阳宫,每天对月长叹,心如止水。
从来君王的情总是不长久的,可怜的梅妃只能孤芳自赏,寄情于诗书之中了。
又是一年梅花绽放之季,唐玄宗睹物思人,他趁杨贵妃不在之际,秘密差遣贴身小太监,用梨园戏马到上阳东宫安请梅妃到翠华西阁。
梅妃与唐玄宗久别重逢,俩人互诉衷肠,泪湿衣襟….…
谁曾想到,这个消息被杨玉环知晓,她气急败坏,不宣自闯,玄宗吓得抱起梅妃藏到屋内夹墙中。
对于杨玉环那咄咄逼人的姿势,盛怒之下的玄宗把杨玉环赶回了娘家。
唐玄宗回头再去找梅妃的时候,却得知梅妃已被小太监送走,愤恨的玄宗立即将小太监赐死了。
唐玄宗命人把梅妃留下的鞋子和头上插的钗饰封起来送去给梅妃。
梅妃问使者说一一
“**是坚决不要我了?”
使者回答说一一
“**并不是抛弃妃子,实在是怕太真撒野”,
梅妃苦笑说一一
“怕因为爱我会惹胖丫头不高兴,这不是等于抛弃我吗?”
使者不语,梅妃伤情.……
从此以后,追忆过去,无处诉苦……
想当初,梅妃得宠时,各地争相进献梅花;可当她失宠之时,再不添新梅了。
这便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此时的人们正忙着为杨贵妃往来奔波,运送荔枝。
长冮后浪推前浪,一代旧人换新人.……
梅妃得知玄宗只为杨贵妃送荔枝,再也不给她送梅花时此时,回首往事,不禁泪如雨下,泣不成声。
梅妃在失意苦闷中想起了汉代长门宫陈阿娇的故事。
汉**的皇后陈阿娇在失宠后,曾经千金买司马相如一赋,以此挽回君心。
梅妃为打动唐玄宗,赠高力士千金,请他找文人写赋。
高力士介于杨妃,借故推辞。
梅妃便亲自写了篇《楼东赋》,随附白玉笛派人送给唐玄宗。
可是唐玄宗已经离不开杨贵妃了。
在这场争宠中梅妃彻底地输了!
后来,唐玄宗对梅妃心有愧意,命人把外国使节进贡的一斛珍珠送给梅妃。
男人的爱很短,男人的情很长……
唐玄宗对梅妃既无情,又多情,这个让人捉摸不透的男人啊!
可是,这时候的梅妃对唐玄宗已经绝望了。
“你既无心,我便休!”
梅妃不是杨妃,她不会低头,更不愿讨好。
梅妃回了一首《谢赐珍珠》,她坚决不受那“一斛珍珠。
唐玄宗看完梅妃写的诗,对她的才情赞赏有加,不过对梅妃的傲气也多有不满。
不过,唐玄宗还是指示乐府为这首诗谱一个新曲子,取名《一斛珠》
唐玄宗长年不理政务,亲小人远贤臣,终于引发了“安史之乱”。
不日,安禄山带领的叛军逼近长安,直接威胁到天子之安危……
至德元年六月十三日,黎明,慌乱中的唐玄宗在只与杨贵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近宦官、宫人从延秋门出走,逃离长安。
唐玄宗把长安“大明宫”中众多妃嫔,连同梅妃在内皆弃之不顾。
这一天,王孙贵族,文武百官皆不知**已出逃。
“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死了之免受辱!”
梅妃决定以身殉囯,决不屈服于叛军。
唐玄宗带领众人逃至马巍坡后,三军突然发生了哗变,杨氏一族尽死在乱军刀下,杨贵妃也被逼自尽!
等到唐玄宗回京后,不由想起了梅妃,可旧景虽在,物是人非。
孤独的唐玄宗派人寻找梅妃,他特意下诏一一
“只要有人找到她,官升两级,赏钱百万。”
有一宦官献了一幅梅妃画像,玄宗看了后,说道一一
“挺像,只恨不是活的啊!”
唐玄宗在画上题了一首诗,以此来怀念梅妃。
某天夜里,梅妃托梦给玄宗,在梦中,梅妃对玄宗说一一
“当年陛下逃难时,我死在乱兵的手上,有可怜我的人,把我埋在池子东边的梅树下。”
唐玄宗梦醒急忙命人去寻找梅妃……
那些人最终在温泉池边梅树底下,找到了梅妃尸体,外面用锦褥裹着,上面堆着差不多三尺厚的土,那些人察看梅妃身上肋下有刀痕。
唐玄宗知道后,不由得放声大哭,以妃礼改葬。
唐玄宗又命人在梅妃的墓地四周种满各种梅树,并亲手为梅妃写下了祭文。
梅妃贤惠善良,她即便得宠时,也没有依仗唐玄宗的势力排挤其她妃嫔,更没有结党营私、祸国殃民。
梅妃自律、明理,大义,堪称大贤大德之人。
据说有一次玄宗曾问“梅妃”,为何近日来郁郁寡欢,梅妃回答道一一
“昔**有贞观之治,百姓安乐。愿陛下也有开元之治。”
唐玄宗听了梅妃的话,心中怔了一怔,然后拈须笑道一一
“朕早有此志,爱妃不言,朕几乎忘了。”
次日,玄宗即罢了游宴,亲理万机,励精图治。
梅妃受玄宗专宠达十年之久,在这期间,梅妃常以自己的品性和贤德影响着唐玄宗,使玄宗可以勤政爱民,囯泰民安。
可怜天不佑人,忠言逆耳,贪图享乐,天下大乱!
唐玄宗沉迷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他只顾与杨贵妃编舞玩乐,辜负了大唐的千秋盛世。
不过,这世间真的有梅妃这个人吗?
无论是《旧唐书》还是《新唐书》都无梅妃的记载……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没有梅妃的踪影……
难道梅妃只是一个传说吗?
但是《旧唐书》、《新唐书》所能传载的人物少之又少,唐明皇时代,嫔妃宫女近四万人,但能立传的只有直接参与一些重大事件的4人而已……
跟据《江氏族谱》载,梅妃家世显赫,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即使高力士没有使闽,梅妃也同样可以被选入宫为妃。
以上种种,真假难辨,莫衷一是……
也许梅妃只是天上的九天仙子,她偶然间来到了人间一游,又匆匆飞上了九重宫阙。
梅妃故里,后世子孙,万代纪念,绵绵不绝….…
无论世间是否真有梅妃,她永远是一个传奇人物,她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梅妃,你在天上可安好否?
作者简介一一婉儿(婉㚥):一个喜欢读书,痴迷历史的女子,爱写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这就是我,一个尘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兰自飘香!

莆田黄石附近哪里爬山好

云雾山、清凉寨等。
莆田黄石即福建莆田市黄石镇,梅妃故里。地处福建省闽中沿海地区莆田市木兰溪下游荔城区下辖的一个镇,素有“闽中名镇”之称,是莆田市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的交通枢纽,福厦高速公路、荔秀路、涵黄路、黄北交战公路贯穿境内,交通便捷。黄石镇是福建省的“历史文化大镇”。
走进黄石水乡,不禁让人想起***先生于1961年途次莆田时留下的诗句:“荔城无处不荔枝,金覆平畴碧覆堤。围海作田三季熟,堵溪成库四时宜。梅妃生里传犹在,夹_藏书有孓遗。莫道江南风景好,水乡鱼米亦如之。”
这首赞美莆田的短短八行七律诗中,其中有四行可以说是描写黄石的,“金覆平畴碧覆堤”、“围海作田三季熟”指的是黄石镇海堤。“梅妃生里传犹在”不言而喻指一代名妃江采苹故居,“水乡鱼米亦如之”更是黄石水乡最真实的写照。

讲述荔枝肉的来历与典故

荔枝肉是历史上的名菜,它是福州传统的名菜,已有将近三百年的历史,因荔枝肉的色、味极像荔枝由此而得名,荔枝肉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另外的一个典故,那么,你知道荔枝肉的来历和典故是什么吗?下面的中国饮食文化为你带来更多内容。
荔枝肉的由来
莆田是历史古城、梅妃故里。梅妃何人者?唐玄宗之妃子,姓江名采苹,莆田人氏也。她天生丽质,淡装雅服,姿态明秀,风韵神采,无可描画,可谓貌若天仙;又能歌善舞,吟诗作对,是不可多得的才女。其舞技出众,尤善跳《惊鸿舞》,如飞鸟展翅,轻飘如仙,深得玄宗宠爱。因癖爱梅花,所居之处遍植梅树,每当梅花盛开时,赏花恋花,流连忘返,唐玄宗昵称她梅妃。(后来失宠的原因是因为杨贵妃是重口味的,大家都喜欢重口味的,这你懂得!)莆田之离长安,遥遥几千里。
一个小姑娘的,远离父母、远离兄弟姐妹、远离儿时玩伴、远离了故乡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每每孤单寂寞之时,总是思乡心切,板指数日,形只影单,可怜之至。这年仲夏已至,莆田的江边池边的荔枝树上早已挂满了红彤彤的荔枝。以前在故里的时候,梅妃就特别喜欢吃荔枝,想起过去这时候和家人一起品尝荔枝的欢乐情景,不禁黯然神伤,潸然涕下。这几天,梅妃郁郁寡欢,毫无食欲,大家看着眼里,干是着急。
多亏了从家里带来的厨师老蒋头,从随从的丫头口里得知情况,通过了精心研究,彻夜揣摩,第二天中午做了一盘貌似荔枝的溜肉段,方使梅妃喜上眉梢,大开胃口。原来老蒋头把猪瘦肉切成荔枝大小,表皮用刀刻出功壳状,经油炸形似荔枝!再把荔枝肉混入备好的多味卤料中煮至入味,装盘时竟像真的荔枝一模一样。
这荔枝肉脆而不腻,入口即化。梅妃立即叫丫鬟请唐明皇也过来品尝,吃得老唐赞不绝口。又听说梅妃怀乡及爱吃荔枝的事情,老唐同志急忙下令,从莆田飞马调来荔枝一饱宠妃的口福。从此,荔枝肉便是梅妃宫里的一道佳肴,后来安史之乱,梅妃不幸罹难,宫廷之中便断了这种做法。倒是厨师老蒋头死里逃生,回到莆田这道菜才得以在莆田流传下来。
梅妃生里传犹在,夹漈藏书有子遗。漫道江南风景好,此乡鱼米亦如之。这首诗里提到了两点,一个是荔枝,一个是梅妃。唐代杜牧诗《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里也提到了两点,一个是荔枝,一个是妃子。laojiangtou突然觉得,这妃子就是梅妃。
但历史上大多说这妃子是杨贵妃。
痛定思痛,经过了安史之乱,后唐的政治世风日下,人们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的同时肯定要回味过去安定而美好的日子,而造成今天这样令大家痛苦尴尬的局面的始作俑者就是这个“重色不思倾国”的唐明皇。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看到了满目疮痍的局面,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大发诗性,做了这一首脍炙人口的《过华清宫》。我们应该知道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他不等于历史。杜牧写得是诗,是艺术,是经过加工的,头是张三的脚是李四的,他说的是那个理,但并不一定是那个事。
梅妃的生活年代是710年-756年,杨贵妃的生活年代是718年-756年,他们都死于安史之乱。而杜牧的生活年代是803年—852年,也就是说杜牧比梅妃、杨贵妃的生活年代晚了将近100年。一见事情流传了一百年,这过程会出现多少个版本呢?当时吃荔枝的这个妃子,究竟是梅妃或杨贵妃,或她俩都吃了,实在是查无对证了。当时的目证早已因安史之乱而灰飞烟灭了否则也是寿终正寝了。
因此,说杜牧说的这个妃子就是杨贵妃我觉得有悖事实,即便俩个人都吃荔枝了,也要看哪个先吃的。唐明皇有两特别宠爱的妃子,先是梅妃,然后才是杨贵妃。梅妃先在唐明皇身边呆了十年左右杨贵妃才过来上班的,然后替代了梅妃所有的工作,梅妃下岗了。
因此我觉得在长安妃子吃荔枝开这不好风气之先河的人是梅妃。为什么大家要说是杨贵妃?一个原因历史上梅妃的名气确实也没有杨贵妃大,很多原因是她“媚”的没有杨贵妃那么彻底、那么重口味,人家可以“媚”得老唐差点倾国。于是我想起了一句话:爱欲令其生,恶欲令其死。当我们要唾弃一个人的时候,会把所有的罪行都强加在她头上的。
另外像杨贵妃这种人,别人有的她必须得有,别人没有的她也得有。梅妃不是吃过荔枝吗?我也得吃!还有每天吃,必须吃的轰轰烈烈、天下皆知。
中国的吃文化博大精深,“形似”的做法由来已久,寺庙里早就用面食仿大鱼大肉多去了!老蒋头做一盘荔枝肉又有多大的难事!我觉得妃子吃荔枝的第一妃是梅妃,吃荔枝肉的第一人是那个厨师老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