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伏是哪一天2019 2019年数伏时间表一览

2023-11-04 19:16:01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暑伏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三伏天”,不过三伏天有三个阶段,即初伏、中伏、末伏,而这里的暑伏只是指末伏的时间段。当然,也有人用暑伏天概括一整个三伏天。那么,具体暑伏是哪一天2019时间?一起来看看2019年数伏时间表一览。

  暑伏是哪一天2019 2019年数伏时间表一览

暑伏是哪一天2019 2019年数伏时间表一览

2019暑伏

  暑伏指的是末伏,即2019年末伏时间:2019年8月11日~8月20日,具体数伏时间如下:

  2019年三伏天时间:

  初伏:2019年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2019年7月21日(农历六月十九)

  中伏:201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二十)——2019年8月10日(农历七月初十)

  末伏:2019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十一)——2019年8月20日(农历七月二十)

  暑伏 ,又称“三伏”,是我国旧历中一年内最热时期的表达形式。分为初伏(头伏)、中伏(二伏)和末伏(暑伏)。

  “伏”可称“长夏”,“伏”是五行家对季节的另类安排,其中“伏”为“土”。“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春、夏、秋、冬四季被五行家冠以木、火、金、水,一年五季春、夏、长夏、秋、冬,由秋到冬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自然循环。但是由夏到秋则不然,火克金,金不敢出来。就要潜伏一段时间,“潜伏”就是“伏”的本义。

  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暑伏),头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暑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每年立秋日及其后两天如果出现庚日,中伏就为十天,否则为二十天,所以,大多数年份中伏都为二十天,相应地,大多数年份暑伏都是四十天。

  暑伏天的时间计算

暑伏是哪一天2019 2019年数伏时间表一览

数伏

  暑伏的具体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二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暑伏)的第一天。庚日是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如庚子、庚寅、庚辰……每年的《农村年书》中登载着这样的日期。

  因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即为初伏和中伏的第一天,而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的时间为10天,末伏规定也是10天。中伏时间有长有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如果立秋日及其后两天出现庚日,则中伏10天,否则20天,于是就有了有些年份暑伏30天,有些年份40天的差别。

  暑伏天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如果立秋日及其后两天出现庚日,则中伏为10天,否则中伏为20天,于是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且大部分年份都是40天,下一个暑伏共计30天的年份是2031年。

  所谓暑伏天指的「暑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其具体日期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法来推算的,以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暑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加之精心选取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经及督脉腧穴进行敷贴,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内容已经很完整得说出了中国古人对暑伏的来源和定义,但也可以简单地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暑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暑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