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水位的定义 江河的水位是怎样计算的

2023-10-30 06:34:02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我们知道,引发洪水的原因有融雪性、降水性等,而一般在融雪比较显著和降水比较明显的时节,河流的水位就显得尤其重。通过观测水位高低,来判断是否有洪水发生。那么,具体河流水位的定义是什么呢?江河的水位是怎样计算的?一起来了解。

河流水位的定义

河流水位的定义 江河的水位是怎样计算的

河流水位

河流水位是指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固定基面以上的高程。其单位为米。

水位观测的作用是直接为水利、水运、防洪、防涝提供具有单独使用价值的资料,同时也为推求其他水文数据提供间接运用资料。水位观测包括基本水尺和比降水尺的水位。基本水尺的观测,当水位变化缓慢时(日变幅在0.12m内),每日8时和20时各观测一次,也称2段制,枯水期日变幅在0.06m以内,用1段制观测,日变幅在0.12-0.24m时,用4段制观测,有峰谷出现时,应加测。比降水尺的观测目的是计算水面比降,分析河床糙率,观测次数随需要而定。

常用的有水尺和自计水位计。按照水尺的构造形式不同,可分为直立式、倾斜式、矮桩式、和悬锤式。观测时,水面在水尺上的读数加上水尺零点的高程就是当时的水位值。自计水位计能将水位变化的连续过程记录下来,也能将所观测的数据以数字或图像的形式传送至数据库,使得水位观测工作趋于自动化和遥测化。

主要包括日平均水位、月平均水位、年平均水位的计算。对于日平均水位,常用算数平均法或面积包围法进行计算。由逐日平均水位可计算月平均水位、年平均水位和保证率水位。水文年鉴中载有各观测站日平均水位表和月、年平均水位,月、年极值水位数据。汛期水位过程记载于汛期水位要素摘录表中。

江河的水位是怎样计算的?

河流水位的定义 江河的水位是怎样计算的

水位

水位基面一般分绝对基面和测点基面两种:绝对基面是以某海口的平均海平面为标准进行计算的,我国目前河流水位都是以黄海的青岛零点为标准;测点基面是为了便于在河流上就地观测和计算,通常在观测地点最低枯水位以下半米到一米处作为零点的。

但是在应用这种观测资料时,须根据测点基面和绝对基面的关系,将其换算成统一的绝对高程。水位的涨落一般是在观测点用水尺或自记水位计进行观测的。

水位观测是水文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其它一系列水文要素的计算均受水位资料的影响。根据不同时间水位的记录,可以绘出一条某河流的水位历时曲线,从曲线上可以清楚的看出该点全年水位变化情况:流速,指单位时间里水流前进的距离。流速在河流横断面上是不均匀的,底层水流由于受河床摩擦力作用,流速较小。流速由水底向水面递增,但水面受空气的摩擦,流速减小,而最大流速在水面稍下一点的位置。从横向分布来说,两岸流速最小,河心流速最大。纵向流速多运用流速仪(旋杯式或旋浆式)进行观测。

在小河上,观测流速最简便的方法用浮标法,即在河岸选择甲、乙两点,将浮标放入河面,测出浮标从甲点漂到乙点所需时间,量出甲、乙两点的距离,按照V=L/t公式便可求得流速,其单位是米/秒(V:流速,L:甲、乙两点间距离,t:通过L距离所用的时间)。

流量,指在单位时间里,通过某过水断面(即河流横断面)水的体积。根据某地过水断面的面积和河流平均流速,按照Q=F·V公式就可以求出流量,其单位是米3/秒(Q为流量,F为过水断面的面积,V为平均流速)。

河流水位的变化,主要由流量的增减引起的,因此水位的变化也可以视为流量变化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