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河期是什么意思

2023-10-25 05:00:02 来源:天气频道

  近日有消息称太阳将于2030年开始进入休眠期,全球将进入小冰河期。那么小冰河期是什么意思呢?下面一直来了解一下小冰河期是什么意思。

  2015年7月12日,太阳是地球生命之母,为地球提供光和热,让地球升级勃勃。近日科学家称太阳2030年将休眠,地球温度恐大幅下降,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科学家预测到太阳活动将在2030年左右减少60%,届时地球气温将很可能大幅度下降,步入“小冰河期”。那么历史上出现过地球气温下降的事情吗?

  小冰河期始于13世纪,在17世纪达到巅峰,并最终在大约200年前减缓了活动趋势。在它的巅峰时期,北欧一带饥荒肆虐。有人认为挪威和瑞典有一半的人口在饥荒中丧生。与此同时,全球各地冰雪蔓延:埃塞俄比亚的部分地区白雪皑皑,中国的农作物欠收,苏必利尔湖湖面开始结冰。

小冰河期是什么意思1

  科学家无法断定小冰河期开始的确切日期,因为欧洲各地气候变冷的时间都不相同;但是,回暖的时间则大致相同。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欧洲大部份地区皆经历了数百年的寒冷恶劣的气候。有关小冰河期的相关资料以欧洲地区最齐全,在世界其他地区资料则残缺不全。但是冰河学家发现公元1600年左右,世界各地许多冰河开始向低处延伸,而在过去一百年,世界各地的冰河则明显往高处退缩。虽然尚缺乏颠扑不破的证据,许多资料皆显示小冰河期是一个全球性现象。各种古气候资料证实了这一观点。譬如,中英格兰的温度、加州白山的树木年轮宽度,皆显示气温在13世纪开始下降,一直到19世纪才明显回升。这些资料取自不同地点,估算方法也各自不同,但是都指出小冰河期曾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发生的事实。

  1645年至1715年地球曾进入“小冰河期”,当时在冬季,英国大部分河流都冻结了,人们甚至能穿着旱冰鞋横穿泰晤士河。而中国则发生了明朝灭亡,满清入关的惨剧。网友表示,应该赶快想办法,别让人类赖以生存的太阳休眠了。

  气象史上有个“小冰河时期”,指的是明朝末年以后、鸦片战争以前,当时整个中国的年平均气温都比现在要低,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不光河北,连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明末清初人叶梦珠撰写的《阅世编》、清朝中后期人陈其元撰写的《庸闲斋笔记》,以及《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灾异志》等等文献中都提到了这种奇特气象。

  太阳以11年为一个活动周期,在活跃期,太阳黑子和耀斑活动就多,反之就少。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周期,目前科学家还没有研究清楚,不过他们倾向于认为这是太阳内部流体动力作用造成的。除了11年的小周期,上海天文台科普主管汤海明表示,太阳活动还有一个几十年或几百年的大周期,但对于大周期的成因,更没人懂了。

  扎尔科瓦给出了一个解释,影响太阳活动的除了内部流体,还有太阳表面的作用,如果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考虑,预测太阳活动会更准确。为此,他们以这个思路建立模型,考察了1976年-2008年间三次太阳活动周期的磁场活动和太阳黑子数,准确率达到97%。

  之后他们预测,太阳活动的第26个“低谷”在2030年-2040年间,扎尔科瓦由此预言,这会导致“蒙德极小期”,太阳活动会下降60%,接近1645年小冰期时的状态。

  不过,根本用不了这么复杂的模型,也能判断出在2030年左右太阳活动将变弱。汤海明告诉记者,2013年是太阳活动极大期,按11年一个周期推算,太阳活动的下一个峰值将出现在2024年,这之后太阳活动变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太阳活动和冰期有关系吗

  什么是“蒙德极小期”?1843年,一位德国天文学家提出,在1645年至1715年的70年间,太阳黑子几乎没有记录,太阳活动衰减到极低状态。以现在的主流观点来看,这显然是无稽之谈,如果“蒙德极小期”真的存在,那么太阳11年一周期的规律也将不复存在。因此“蒙德极小期”是否真的存在仍有争议。

  在公元1550年-1770年大约220年间,全球都出现了气温下降,这是铁板上钉钉的事实。在明末清初叶梦珠撰写的《阅世编》、清朝中后期陈其元撰写的《庸闲斋笔记》等作品中,均描写了上海、江苏、广东、福建等地下暴雪的情景,竺可桢生前所著《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也有京杭大运河南段在11月份就开始大面积封冻,冰厚3尺,需要“壮士凿冰”才能保证船只运行的描述。

  不过,即便“蒙德极小期”真的存在,也无法证明是它导致了明清时期的大降温。而且太阳减少活动和温度到底是什么关系,科学家们本就不清楚,“以太阳活动减少60%就推导出温度将下降60%,显然是太草率了”。汤海明说,有科学家用其他模型算过,即使太阳活动减少60%,地球气温也只会下降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