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彘蜂和水蛭的区别 水彘蜂与水蛭的不同
导语:水彘蜂别名叫蚂蟥,是种浅水生虫类,在漂浮的物体上产卵,游动的速度非常快。有些朋友想了解水彘蜂的更多内容,那么,接下去小编就跟大家来说说:水彘蜂和水蛭的区别是什么?水彘蜂与水蛭的不同有哪些?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彘蜂和水蛭的区别
水彘蜂
水彘蜂和水蛭没区别,是同一种浅水生虫类。水彘蜂就是蚂蟥,蚂蟥是水蛭的俗名。
水彘蜂(蚂蟥),在云南令人谈虎色变的“水彘蜂”,是种浅水生虫类,十分喜欢附着在漂浮的物体上产卵,虫卵见水就活,就像是干海绵吸收了水分一样,迅速膨胀,身体变成白色手指肚大小的水彘,两侧长出小指盖一样的鳍状物,游动的速度极快,咬起人来虽然厉害,但是飞不出水面。像肥蛆一样的“水彘蜂”营养价值极高,是水蛇水蟒最喜欢的零食。
水彘蜂身体背腹扁形,前端较窄,全体成叶片状或蠕虫状。体节固定,一般为34节,末7节愈合成吸盘,固体节可见的只有27节,每体节又分为数体环(体内无隔膜)。头部不明显,常具眼点数对。大多无刚毛,真体腔缩小,有环带,雌雄同体,直接发育。
环节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重要的标志是身体分体节和有了真体腔。
水彘蜂药材 为扁平纺锤形,体长4~10cm,宽0.8~2cm。背部稍隆起,腹部平坦,前端稍尖,后端钝圆。全体由许多环节构成,前吸盘不显著,后吸盘较大。背面暗棕色,有由黑色斑点排成的5条纵线;两侧及腹面呈棕黄色。质脆,易折断,断面胶质样。气微腥。
水彘蜂图片
水彘蜂的种群分类
日本医蛭
又名:医用蛭。体狭长稍扁,略呈圆柱形,体长3~5厘米,宽4~5毫米(固定)。
日本医蛭
背面绿中带黑,有黄色纵线5条。腹面子坦,灰绿色,无杂色斑纹。体环数103;环带不显著,占15环。雄生殖孔在31~32环沟间;雌孔在36~37环沟间。眼5对,列成弧形。体前端腹面有一前吸盘。食道纵褶6条,颚3片,半圆形,颚齿发达。后端腹面有一后吸盘,碗状,朝向腹面,肛门在其背侧。
生活于水田及沼泽中。吸人、畜血液。行动敏捷,能作波浪式游泳和尺蠖式移行。春暖时即活跃,6~10月为产卵期,冬季蛰伏。再生力很强,如将其切断饲养,能由断部再生成新体。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宽体金线蛭
体长大,略呈纺锤形,扁平,长6~13厘米,宽0.8~2厘米。背面通
宽体金线蛭
常暗绿色,具6条细密的黄黑色斑点组成的纵线,背中线1条较深。腹面淡黄色,杂有许多不规则的茶绿色斑点。体环数107。环带明显,占15环。雄生殖孔在33~34环沟间;雌孔在38~39环沟间。眼与日本医蛭同。前吸盘小,颚齿不发达。
生活于水田、河流、湖沼中。不吸血,吸食水中浮游生物、小形昆虫、软体动物的幼虫及泥面腐殖质等。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茶色蛭
又名:牛鳖。体较宽体金线蛭略小,呈柳叶形,扁平背部棕绿色,有5条细密的绿黑色斑点组成的纵线;腹面浅黄色,甚平坦,散布不规则的暗绿色斑点。余与宽体金线蛭相似。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水彘蜂图
水彘蜂的病害防治
1.干枯病:因温度过高而引起,患病水蛭食欲不振,少活动或不活动,消瘦无力,可见身体干瘪,失水萎缩,全身发黑。防治方法:⑴将病蛭放入1%的食盐水中浸洗,每日两次,每次10分钟。⑵用酵母片或土霉素拌料投喂,增加含钙食物,提高抗病能力。⑶加大水流量,使水温降低。
2.白点病:由原生动物多于小瓜虫引起,患病水蛭体表有白点泡状物,小白斑块,运动不灵活,游动时身体不能平衡、厌食。防治方法:⑴用2毫克/升硝酸汞浸洗患病水蛭,每次30分钟,每日2次。⑵定期用漂白粉消毒池水,一般每月1-2次。
3.肠胃炎:由于吃了变质食物或难以消化的食物引起。患病水蛭食欲不振,懒于活动,肛门红肿。防治方法:
⑴ 用0.4%磺胺脒唑与饵料混匀后投喂。
⑵ 用0.2%土霉素抄拌料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