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全食的形成原理 日全食是怎么形成的
导语:日全食每年都可能出现,但是,同一个地方出现的周期比较长,有的地方出现过一次近几年是几乎不会出现了。日全食其实就是日食的一种,只是阴影部分几乎会被全部遮住,所以叫日全食。那么,日全食的形成原理呢?日全食是怎么形成的?一起来了解。
日全食的形成原理 日全食是怎么形成的
日全食
发生日全食是因为太阳靠近月球轨道与地球轨道的一个交点,而同时月球在距此点的最远的点上。即为光的直线传播。
之所以会发生日全食,是因为存在一种神奇的对称性。太阳的直径是月亮的400倍,而它距地球的距离正好也是月亮的400倍。结果,当月亮完全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对那些完全处于月亮阴影中的人来说,太阳的表面便被完全遮挡了。太阳变成了黑色,只留下一个金色的光环,天空变成了靛青色。鸟儿此时会失去方向,或者会飞回巢中,蝙蝠和其它夜行动物则可能睡眼惺忪地出来活动。
一次日全食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时期: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初亏:由于月亮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转,所以日食总是在太阳圆面的西边缘开始的。当月亮的东边缘刚接触到太阳圆面的瞬间(即月面的东边缘与日面的西边缘相外切的时刻),称为初亏。初亏也就是日食过程开始的时刻。
食既:从初亏开始,英国天文学家倍利最早描述了这种现象,因此又称为倍利珠。这是由于月球表面有许多崎岖不平的山峰,当阳光照射到月球边缘时,就形成了贝利珠现象。
食甚:食既以后,日轮继续东移,当月轮中心和日面中心相距最近时,就到食甚。食甚是太阳被月亮遮去最多的时刻。
生光:月亮继续往东移动,当月面的西边缘和日面的西边缘相内切的瞬间,称为生光,它是日全食结束的时刻。在生光将发生之前,钻石环、贝利珠的现象又会出现在太阳的西边缘,但也是很快就会消失。接着在太阳西边缘又射出一线刺眼的光芒,原来在日全食时可以看到的色球层、日珥、日冕等现象迅即隐没在阳光之中,星星也消失了,阳光重新普照大地。
复圆:生光月面继续移离日面,太阳被遮蔽的部分逐渐减少,当月面的西边缘与日面的东边缘相切的刹那,称为复圆。这时太阳又呈现出圆盘形状,整个日全食过程就宣告结束了。
我国日全食时间:
日全食时间
上一次发生在中国的日全食是在2009年7月22日,而下一次将在2034年3月20日发生在西藏北部的山区,但基本是无人区。另外2035年9月2日,还有一次日全食在我国北方发生,时长1分29秒。
21世纪中国境内的日全食:
2008年8月1日(也称“奥运日食”),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部分地区可见全食。除台湾和南海南部外其余地区都可见日偏食。隶属哈密地区伊吾县的苇子峡乡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日全食观测广场。
2009年7月22日,西藏东南、云南西北、四川中偏南、重庆大部、湖北中南、湖南北端、河南东南角、安徽南半部、江西最北端、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上海绝大部(除崇明岛西北端)可见全食,其余地区均可见日偏食。北硫磺岛东南的太平洋上,全食持续时间达到最长的6分39.5秒,是21世纪最长的一次,直到2132年6月13日才会打破。陆地上的最长持续时间在北硫磺岛,达6分35秒。但实际上该岛不易到达,多数人看到的持续时间均比该时间短。21世纪多数人能方便观测到持续时间最长的日全食将会是2027年8月2日在埃及。
另据预测,2034年3月20日、2035年9月2日、2060年4月30日、2063年8月24日、2070年4月11日、2088年4月21日、2089年10月4日我国境内将会发生日全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