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量达到多少毫米是什么意思 降雨量说的毫米是什么概念

2024-03-26 01:18:02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众所周知,降雨强度分为6个等级,有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今天小编打算和大家来说说:降雨量达到多少毫米是什么意思?降雨量说的毫米是什么概念?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大家阅读。

  降雨量达到多少毫米是什么意思

降雨量达到多少毫米是什么意思 降雨量说的毫米是什么概念

  降雨量

  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我们称为降雨量(以毫米为单位),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

  降雨量是指单位时间里从天上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流失蒸发和渗漏时在地面上的高度,以毫米为单位。在专业上是直接用雨量杯量取,如24小时的降雨量是58毫米,是指24小时里从天上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流失蒸发和渗漏时在地面上的高度是58毫米。从时间上有12、24小时之分,当然更细的有1、3、6小时之分.是据据需要来测定的.通常说小、中、大、暴、大暴雨、特大暴雨是降雨量的级别,是按降雨量的多少来划分的,小雨是指24小时里降雨量0.0--9.9毫米,中雨是指24小时里降雨量为10.0--24.9毫米,大雨是指24小时里降雨量为25.0--49.9毫米,暴雨是指24小时里降雨量为50.0--99.9毫米,大雨到暴雨概念是指24小时里降雨量为33.0--74.9毫米。

  雨通常以四种形式出现:

  1、锋面雨(梅雨):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陆地的冷空气相遇,由于冷空气重,暖空气轻,暖湿气流被迫上升,遇冷凝结,形成一条很长很宽的降雨带,这就是锋面雨。

  2、对流雨:夏季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局部地区暖湿空气急剧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 这就是对流雨,气象学上叫“雷阵雨”,我们通常叫“爆天”,台风雨也是属于对流雨的一种。

  3、地形雨: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遇到山脉,被迫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

  4、台风雨:热带洋面上的湿热空气大规模强烈地旋转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温迅速降低,水汽大量凝结成云雨,这就是台风雨。

降雨量达到多少毫米是什么意思 降雨量说的毫米是什么概念

  降雨

  郑州突破中国大陆小时降雨量历史极值

  2021年7月17日以来,河南省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大部地区降暴雨或大暴雨。7月20日,郑州多条高速公路封路,列车停运。

  7月21日上午,记者从中国国家气象局了解到,未来三天,河南仍有降雨,其中21日降雨强度大。目前来看,本次过程呈现出累计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短时降雨强、极端性突出等特点。

  强降雨中心位于郑州,10个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7月17日以来,郑州、焦作、新乡、洛阳、南阳、平顶山、济源、安阳、鹤壁、许昌等地出现特大暴雨。

  7月21日上午,记者从中国国家气象局了解到,此次强降雨中心位于郑州,最强时段在19至20日。

  此次强降雨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累计雨量大。17日8时至21日6时,河南省平均降水量达141毫米、郑州市平均降水量452.6毫米,郑州新密市白寨累计降水量最大达906毫米、郑州国家级气象观测站720毫米,部分地区累计降水量已超当地年平均降水量(郑州全年平均降水量641毫米)。

  第二、持续时间长。本次过程从7月17日8时开始,截至目前已持续4天。最强降雨时段出现在19日至20日,郑州连续两天出现大暴雨到特大暴雨。

  第三、短时降雨强。郑州、开封等多地1小时降雨量超过100毫米,其中郑州气象观测站最大小时降雨量达201.9毫米(20日16时-17时),突破中国大陆小时降雨量历史极值(198.5毫米,河南林庄,1975年8月5日)。郑州局地3小时最大降雨量达333毫米。

  第四、降雨极端性突出。本次强降雨过程中,郑州、嵩山、新密等10个国家级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建站以来历史极值。其中,郑州市二七区侯寨气象站日降雨量高达692.2毫米,超过郑州全年平均降水总量。

降雨量达到多少毫米是什么意思 降雨量说的毫米是什么概念

  降雨图片

  未来三天仍有降雨,21日降雨强度大

  国家气象局监测发现,预计未来三天,河南省仍有降雨,其中21日降雨强度大,郑州有暴雨、局地大暴雨。

  具体预报为:21日,河南中西部和北部有大到暴雨,西北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郑州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50~120毫米)。22日,河南中西部有小到中雨;郑州地区有小到中雨(5~15毫米)。23日,河南中西部小到中雨;郑州地区有分散性阵雨(1~5毫米)。

  气象局相关人员表示,此次河南强降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极端性显著,目前已有多个中小水库和河流出现超汛限水位和超警洪水,多地出现内涝、山洪等灾害。预计未来三天河南降雨持续,致灾风险极高,并且灾害发生有滞后效应,各地需继续做好洪涝、地质灾害等防御以及河堤、库坝等的巡查工作,并防范强降雨对救灾各项工作的不利影响,提前做好卫生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