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贴秋膘有什么说法 立秋贴秋膘有哪些讲究
导语:一说到立秋这个节气,很多人都会想到贴秋膘这个习俗。贴秋膘习俗最开始是在北京、河北等华北地区流行,那么,大家清楚立秋贴秋膘有什么说法?立秋贴秋膘有哪些讲究?接下去小编带大家来学习下吧,涨知识的节奏,还不赶紧来围观围观。
立秋贴秋膘有什么说法
立秋节气
立秋贴秋膘的说法是过了立秋气温逐渐下降,人的食欲也会渐渐提高。为了给身体增加一点营养,让身体看上去更结实(更胖),把整个夏天瘦下去的那部分再补回来,所以就需要“贴秋膘”了。
立秋,民间素有“贴秋膘”的习俗。伏天人们胃口差,不少人都会瘦一些。瘦了当然要补了,办法就是到了立秋吃味道厚的美食,首选吃肉。
这个习俗在北方尤其盛行。比如,老北京的四合院人家,立秋时多炖肉、烧鱼、炖鸡鸭,其肉多烹制成红烧肉、白切肉或自制酱肘子肉,也有这天吃肉或螃蟹肉馅或瓜馅饺子的。
讲究的文人墨客名伶有“要吃秋、有爆肚”之俗,吃爆肚有养脾胃之功效,盛行于清末民国初年。北京人吃爆肚讲究去东安市场、大栅栏的门框胡同和东四牌楼等地,那儿有著名的爆肚冯、爆肚满等,他们的爆肚制作精细,肚嫩佐料唯美。
著名作家鲁迅、巴金、丁玲等名人曾是门框胡同的常客,戏剧名伶梅兰芳、马连良、李万春、小白玉霜等也都很喜欢吃爆肚。
立秋
立秋吃炖肉
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在这天吃炖肉别提多讲究了。家里的主妇要到市场上买一大块非常新鲜的猪后臀尖肉,回到家里洗净。在炉子上坐好了锅,里面除了切成方块的肉和水以外,还要放上葱、姜、蒜、花椒、大料、料包、大酱、盐等,用文火炖。
在这里面的料包可不简单,它是由丁香、肉桂、桂皮、香叶、木香、凉姜、白芷、陈皮、豆蔻、砂仁、桂圆、小茴香、甘草等20多种中草药香料组成的,炖出来的肉香味扑鼻。可以说在这一天里,整个城市完全沉浸在炖肉的香味里。
其实立秋这天吃炖肉,除了久远的风俗习惯以外,对养生保健也是大有好处的。因为夏天太热,人们会不自觉地偏食,这对人体的生态平衡是非常有害的,往往还会对人体的内分泌和生物机能造成影响。
而就在立秋的时候,人们用吃炖肉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体内既补充了必要的营养如脂肪、蛋白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又起到了增强肌体抵抗能力的作用。同时,料包内的各种中草药的中和,对人体更是起到了祛瘟除湿、平补平泻的疗效。
立秋图片
立秋贴秋膘的意思
意思是立秋时,民间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
一旦立秋,民间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此称之“秋膘”。在夏季因为缺觉、出汗、食欲不高等原因,使得身体消瘦,体质下降,因此立秋后要把身体亏欠的通过食疗补起来。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
贴秋膘的由来
这种习俗的来源,普遍说法是,在过去北方农村地区生活水平较低,经过夏季的艰辛劳动,为了给壮劳力补充身体,给秋收做准备,就在立秋这天杀猪宰羊,做些有营养的菜肴,这就是所谓的“贴秋膘”。后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个习俗就被带到了城市,并渐渐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