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入梅和出梅时间什么时候 2019入梅与出梅时间表一览

2023-10-22 01:21:43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2019入梅和出梅时间什么时候?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进入6月之后都会迎来梅雨季,不过不同城市,入梅的具体时间也有所不同。一般江南地区入梅时间最早,在6月初;江淮地区入梅比较晚,6月下旬之后。具体情况我们来看看以下的2019入梅与出梅时间表一览。

  2019入梅和出梅时间什么时候 2019入梅与出梅时间表一览

2019入梅和出梅时间什么时候 2019入梅与出梅时间表一览

入梅时间

  2019入梅和出梅时间预测之江南地区:6月8日-7月9日

  2019入梅和出梅时间预测之长江中游区:6月15日-7月14日

  2019入梅和出梅时间预测之长江下游区:6月19日-7月12日

  2019入梅和出梅时间预测之江淮区:6月21日-7月15日

  江南地区把每年春末夏初时节梅子成熟的一段时间称为黄梅季。在这段时间,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多连阴雨天气,把这段时间的雨称为黄梅雨。因雨天多,空气潮湿,衣物等容易发霉,故将黄梅雨又称为霉雨。黄梅天的开始日期称作“入梅”。

  按照环流条件与区域性降水相结合的原则,凡在5月下旬至7月上半月的时段内,在北纬29-33°范围内,经常有地面峰系活动,且连续两周内有6天雨日,同时参考长江下游两岸,各站候平均气温基本上稳定在22°C或以上的起始日,作为入梅日。也有以初夏季节中雨日、雨量、云量等气候要素的时间曲线上出现突增(即转折点)之候(日)定为平均入梅候(日)的。

  我国传统方法上,入梅和出梅的确定是根据节气结合干支来推算的。按照历法规定,芒种后逢第一个丙日为入梅,小暑后逢第一个未日为出梅。如果芒种当天的天干为丙,则将该日定为入梅,小暑当日地支为未,则将该日定为出梅。

  我国古代对入梅曾有几种规定,《琐碎录》“(闽人)立夏后逢庚日入梅。”《神枢经》:“芒种后逢丙日入梅。”《江南志书》:“五月芒种后遇壬入梅。”《田家五行》:“芒种后雨为黄梅雨”,则以芒种为入梅。上述入梅是日不同原因有二:一是地区差别;二是多年平入梅日期往往有所变化而致。采用《神枢经》的说法,在天气分析预报中,则往往指天气形势转为梅雨形势的日子。

  梅雨季与西太平洋副高的关系

2019入梅和出梅时间什么时候 2019入梅与出梅时间表一览

梅雨季

  太平洋副高多呈东西扁长形状,中心有时只有 1 个,有时有数个。夏季时一般分裂为东、西两个大单体,位于西太平洋的称西太平洋高压,位于东太平洋的称东太平洋高压。西太平洋高压除在盛夏时偶呈南北狭长形状外,一般呈东西向的椭圆形。

  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位置有多年变化。据分析,1880—1890 年间,副高中心偏向平均位置的东南; 1890—1920 年偏向西北; 1920—1930 年又偏向东南。这种中心位置的变动必然会引起东亚甚至全球性气候振动。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性活动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冬季位置最南,夏季最北,从冬到夏向北偏西移动,强度增大;自夏至冬则向南偏东移动,强度减弱。

  平均而言,每年 2—5 月,主要雨带位于华南;6 月份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使江淮一带进入梅雨期;7 月中旬雨带移到黄河流域,而江淮流域处于高压控制下,进入伏旱期,天气酷热、少雨,如果副高强大;控制时间长久,将造成严重干旱。副高南侧为东风带,常有东风波、热带风暴甚至台风活动,产生大量降水,因此 7 月中旬后,华南又出现一次雨期。从 7 月下旬到 8 月初,主要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带。从 9 月上旬起副高脊线开始南撤,降水带也随之南移。

  西太平洋副高是对我国夏季天气影响最大的一个天气系统。在它控制下将产生干旱、炎热、无风天气。它还通过与周围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形成其它类型天气。因而,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强度的变化对我国(主要是东部)的雨季、旱涝以及台风路径等产生重大影响。西太平洋副高是向我国输送水汽的重要天气系统。我国夏季降水的水汽来源,虽然主要是依靠西南气流从孟加拉湾、印度洋输送来,但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和强度关系着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向大陆输送水汽的路径和数量,而且还影响着西南气流输送水汽的状况。同时,西太平洋副高北侧是北上暖湿气流与中纬度南下冷气流相交绥的地带,气旋和锋面系统活动频繁,常常形成大范围阴雨和暴雨天气,成为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降水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