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深刻寓意 立秋的深层次意思

2024-02-01 13:27:02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在每个不同的节气,会有不同的特点,立秋也不例外。有些朋友想了解更多关于立秋的内容,那么,今天就来介绍一下,立秋的深刻寓意是什么?立秋的深层次意思是什么?接下去小编带大家来学习下吧,涨知识的节奏,还不赶紧来围观围观。

  立秋的深刻寓意

立秋的深刻寓意 立秋的深层次意思

立秋

  立秋的深刻寓意是象征着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立秋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立秋后,降雨、风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一个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随阳气下沉从而开始从繁茂生长趋向成熟。

  立秋是秋季的开始,收获的季节的来临,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贴秋膘、咬秋、啃秋等习俗。

  立秋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是第十三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但是并不代表立秋了就进入秋天了。

立秋的深刻寓意 立秋的深层次意思

  立秋节气

  立秋“啃秋”,是啥意思

  8月7日就是立秋了,秋天既是丰收季,当然与吃分不开。与立春咬春吃春饼类似,立秋也有“啃(咬)秋”习俗。吃的是秋季新收的各种瓜果,其中最有名的,大约是立秋西瓜。我国民间立秋吃西瓜啃(咬)秋的习俗,既是解暑,又是为了防病。

  相传,在明朝初年的立秋前后,南京城里许多人染上了瘌痢疮。瘌痢疮就是黄癣,俗称“秃疮”,患者即使病愈后,也会形成萎缩性疤痕,这令很多爱美的女士们谈“疮”色变,心有余悸。当时流传说庐州府(今安徽省合肥市)崔相公之女吃西瓜使得“瘌痢”落疤自愈,皮肤如初,南京人便纷纷效仿,果然灵验。此后便渐渐形成习俗,每年立秋,人人食西瓜,谓之“啃(咬)秋”。

  立秋之时,天气变得越来越凉爽和干燥,应该多吃一些富含营养、水分含量比较大的瓜果类,以弥补“苦夏”大量出汗而流失掉的维生素、矿物质等,对人体很有好处,因此民间有谚语说:“立秋以后吃西瓜,不用花钱把药抓。”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西瓜甘寒无毒,不仅“消烦止渴,解暑热”,而且“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解酒毒,治口疮”。

立秋的深刻寓意 立秋的深层次意思

  立秋饮食

  立秋之日啃吃西瓜,能“啃”去余夏暑气,“啃”掉“秋老虎”,迎接秋高气爽的宜人天气。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朝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薷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清代顾禄在《清嘉录》一书中说:“立秋前一月,街坊已担卖西瓜。至是(到立秋那天)居人始荐于祖祢(古代对已在宗庙中立牌位的亡父的称谓),并以之相馈贶(kuàng),俗称立秋西瓜。或食瓜饮烧酒,以迎新爽。有等乡人小艇载瓜往来于河港叫卖者,俗呼‘叫浜瓜’。”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

  丹徒、嘉定等地有这样的民俗,即立秋这一天吃西瓜,饮新汲上来的井水,可以使人不生肠胃病;在苏锡常一带,民间认为,立秋时吃西瓜、喝烧酒,可免疟疾;在北京、天津地区,咬秋的习俗为:立秋日早上吃甜瓜,晚上吃西瓜,据说这样可免腹泻;啃秋习俗到了上海则变成了亲友邻舍间相互馈赠西瓜。

  如今,啃秋的习俗依然在民间流传。城里人在立秋日买个西瓜回家,切成若干牙,慢慢品尝,倒有些闲情逸致;农村人则在自家的瓜棚下、地头的树荫里,一家人席地而坐,有人便直接到瓜田里,想摘哪个摘哪个,大家放开肚皮,随意尽情地啃秋,多了几分粗犷与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