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北方小年不同 南方和北方的小年为何差一天
导语:一年一度关于小年的“南北之争”又要开启了,在北方,人们称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南方的“小年”则是腊月二十四。小年到了也就意味着离过年不远了,这么重要的日子,南北方的小年时间却不是统一的。那么,为什么南北方小年不同呢?到底南方和北方的小年为何差一天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南北方小年
为什么南北方小年不同
民俗学家解释,这跟古代”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有关,即官家二十三过小年,百姓二十四,水上人家则是二十五。典故由来已不得而知,但因北方受官气影响较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就形成这种传统了。
原来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更悠久。然而到了清朝,为了节省开支,皇帝会在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神的时候,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自此开始便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区别,又由于清朝的中央政府在北京,所以北方人多选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很多地方仍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可以说,南北小年日子的不同,是受官气的影响。
南方和北方的小年为何差一天?
原来,在古代有“官三民四”的说法。也就是说,当官的过小年是腊月二十三,老百姓则要等到腊月二十四。到后来,“官民”的说法被淡化,但北方离皇帝比较近,就延续了“官三”的传统,小年在腊月二十三,而南方就保留了“民四”。所以南北方的小年相差了一天。
小年
不管是二十三还是二十四,大家都要在小年的时候祭灶。因为民间传说灶王不仅管灶火,还要监督这一家人一年的所作所为。等小年这天,上天向玉皇大帝做年终总汇报。大家为了让灶王能为自己多多美言,都会“贿赂”灶王,在他的像前供放贡品,让他们吃得饱饱的,再吃上甜甜糊嘴的糖瓜。
农历腊月二十三,我国北方称为“小年”,而南方地区则错后一天,在腊月二十四迎来“小年”。民俗专家表示,这源于我国古代“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但不论哪天过“小年”,所有中国人都正式准备过年了。
在中国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即官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百姓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而水上人家则在腊月二十五迎来小年。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北方地区逐渐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南方地区则把腊月二十四定为小年。腊月二十三也好,腊月二十四也罢,如果说腊八是大年的开场锣鼓,那么小年就是大年的序幕,从小年开始,就进入了过大年的倒计时。
“年到年到,糕糖祭灶”“二十三,糖瓜粘”“腊月二十四,灶王爷上天”等民谣里都说到了“糖瓜祭灶”,祭灶是传统小年的重要节俗,因此,“小年”也被称为祭灶节,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停下手里的各种活计,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灶王爷
灶神俗称灶王爷、灶公、司命,是中国民间在年节中特别崇拜的神灵。民间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子时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和恶行,用以督促这家人的日常行为自律。因此祭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摆放供品,其中最突出的是“糖瓜”,这类食品又甜又粘,意在让灶王爷多说“甜言蜜语”。
人们为了祈福求顺,常常会在灶王像两边贴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之类的对联,横批是‘一家之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现如今祭灶仪式日趋消亡,但“糖瓜”作为过年的第一信号,以及它所传达出的求吉纳祥的美好寓意依然保留下来。送走灶王爷后,人们开始扫尘,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各种清扫、洗涮,意在除旧布新,驱晦纳吉,干干净净迎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