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年历史!湖南这座深山里的小县城,非遗遍地,看多少都不会腻

2024-11-19 09:40:11 来源:天气频道

湖南自古以来被称为“三湘四水”之地,以其独特的景色和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橘子洲头、武陵源风景区、凤凰古镇等地方,更是闻名海内外,为人所熟知。

而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的普及发展,湖南又有一个地方“捂不住”了,火到了国外。但它却十分低调,甚至一部分湖南人都不知道,你知道这座小城是哪里吗?

它就是“神奇绿洲”绥宁。它位于邵阳市西部边陲,名字取自“绥之以宁”。境内总面积2917平方公里,人口约38万。三面环山,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占其总面积的95%以上。

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绥宁南部,海拔1913米的牛坡头,是其境内的最高峰。

保护区内古树繁茂,生长着银杏、红豆杉等国家级保护植物20余种。曲幽谷两侧山高林深,水流跌宕。漫步其中,能令人沉浸式体验自然的趣味。

大园古苗寨,是一个保留比较完整的古老苗家村寨。整个寨子山水环绕,人居其中,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寨子里对狗非常崇拜,狗头帽是外婆必给外孙准备的礼物。据说是因为以前苗家人没水稻时,是狗偷来了稻种。

而要说绥宁最为传奇的,还要数它遍地的非遗。绥宁历史悠久,距今已超过三千年,在春秋时期,属于楚国的领地。古绥宁崇尚鬼神,是巫傩(nu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巫傩文化见证了人类与超自然力量之间独特的沟通方式。在这里,巫师与法师是仪式的主导者,也是文化的载体。他们通过代代相传的力量,在人间和冥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傩面具在巫傩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面具大多由樟木雕刻而成,形状各异。巫傩文化的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停演变,从最初的驱病辟邪,发展到包括辟邪、祈福等。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绥宁当地苗族的“四月八姑娘节”。这一天,苗族女孩们会穿上节日盛装,佩戴上精美的银饰,和游客聚在一起吃“黑饭”、对山歌。

这个节日,不仅能让游客感受到苗族人民的淳朴,也是不同地区的人们情感的交流,不同民族间文化的碰撞。

绥宁县的苗家剪纸,主要体现在苗族、侗族村落的民俗活力文化和巫傩风俗文化中。

剪纸艺术的灵魂在于生活,绥宁剪纸恰恰体现了这点,在绥宁苗家人的手中,人们把熟悉的自然景物,通过剪刀下转换成艺术品,这正是他们对生活的希望和期盼。

如今,绥宁的苗家剪纸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知名度大大提升。

苗族插绣是绥宁苗族历史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当地妇女勤劳智慧的相争。

与其他许多民族刺绣不同的是,由于刺绣工具、绣法等存在差异,成品也有所不同,绥宁苗族刺绣相对来说,更具立体感。

虽然绥宁苗族插绣在某些方面不如四大名绣精致细腻,但却充满了神秘和灵性,被应用于苗族生活的各个方面。

绥宁也被称为“中国楠竹之乡”,楠竹分布广泛。2024年初,为庆祝龙年的到来,绥宁人还挑战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用5368片竹子编织了世界上最长的竹龙,共109米长。

绥宁人认为,舞竹龙不仅可以消灾祈福,还象征着长久的爱情,表达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绥宁,这座“非遗”遍地的小城,让你心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