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的强度变化 台风的强度是以台风什么来确定

2024-11-21 15:27:42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台风强度的变化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在海洋上,水温、湿度、风速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台风的发展,例如,当台风经过水温较高的海域时,海洋能为其提供更多的能量,使其强度得以增强,相反,如果台风进入水温较低的海域,其强度可能会逐渐减弱,湿度的变化也会影响台风内部的水汽循环,从而影响其强度,那么大家知道台风的强度是以台风什么来确定吗?下面就去看看具体情况吧!

台风的强度变化

台风

台风在海洋上生成以后,热带预报员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预报台风的路径;一是预报台风的强度变化。一般说来,不同的台风由于它以后遇到的环境条件不同,其强度变化的特征也不同。

有的缓慢发展,有的迅速加强,有的可以在海上很快减弱,有的甚至经历加强一减弱一再加强的复杂过程。但从一定时段来看,台风的强度变化可分为两种:一是缓慢变化;一是迅速变化。属于第一种情况的台风占大多数,第二种情况占少数。在20年内,在603个西太平洋台风中12小时内降压≥30毫巴的有52个,占台风总数的8.6%,占强台风(指风力≥32.6米/秒的台风)的13%。降压幅度一般在30—50毫巴,风速增加一般在20—30米/秒。如以12小时降压≥50毫巴计,有8个台风,占台风总数的1.3%。其中发展最快的是1953年18号台风,12小时内降压95毫巴,降压率为8毫巴/时。其次是1971年30号台风(11月10日)小时气压下降97毫巴,平均降压率为4毫巴/时。

1959年21号台风(9月22日),24小时降压84毫巴。1954年13号台风(8月26日)24小时降压80毫巴。1973年15号台风36小时降压95毫巴,其中50毫巴是在10月5日20时—6日02时6小时内下降的,降压率为8.3毫巴/时,是历史上下降最快的台风。也是历史上地面中心气压最低的一个台风(877毫巴)。迅速加强的台风虽然占台风总数不多,但这是台风强度预报上的难题,这种迅速的加强常常不能报准。台风在广阔的洋面上一般是不会减弱的,但有些台风却在海上迅速减弱,这种情况虽然不多,但也难以预报。近年来随着台风探测资料的增多,关于台风强度变化的研究逐渐增多,其中包括用卫星云图预报台风强度变化、气候统计和个例分析等三方面的工作。

从目前应用的结果看,仍然是初步的。Brand¹根据1945—1969年25年资料分析了西太平洋上迅速增强着的热带风暴和台风的季节和地理分布。和台风24小时风速最大增加值的气候平均值为15.5米/秒,上述25米/秒的增加率代表相当急剧的发展。急剧加强的台风个数以9月份为最多(24个),8月份是一个极小值(13个)。7月和10月都是16个。如果考虑24小时内风速增大20米/秒的台风,8月是次最大值,9月是最大值,它们分别占总台风数的37%和39%。顶部表示迅速加强次数(按6小时报告记数)与热带气旋发生总次数比,快速增强台风的比例分别是3—5%和10—13%,这和前面的估计是相近的。

Brand统计了7—11月台风迅速加强时段(24小时增加25米/秒以上)的地理分布。7月主要出现在20°N,125°—145°E一带,在近海不出现迅速加强。8——9月分别密集在20°N,135°E和20°N,140°E附近,这时在近海出现迅速加强的台风。10月迅速加强的地区移到15°N,145°E附近,11月移到菲律宾以东10°—15°N,130°—140°E地区。不论哪一个月,迅速加强区的北限不超过26°N。从8—10月的分布变化看,迅速加强区有向东、向南移动的趋势。根据中央气象台的统计,台风急速发展(12小时气压下降≥30毫巴)的地区有两个相对集中区:13°—18°N,133°—138°E和15°—20°N,141°—146°E。这与Brand的结果大致相近。

还有人分析了1973年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20个热带风暴和台风的强度变化,得到6—9月热带低压加强(24小时增强10米/秒)地区在125°E以西到南海地区,主要在20°N以南海区,在125°E以东的西太平洋上,则扩展到26°N附近。在台风强度变化中,台风的迅速减弱,尤其在海上迅速减弱也是重要问题之一。Brand¹]作过在低纬(25°N以南)海上迅速减弱(24小时减少10米/秒以上)的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减弱的热带气旋都是登陆大陆或穿过菲律宾与我国台湾省的台风,但也有在开阔海洋上减弱的台风。7月许多向西北移动的风暴在15°—25°N,125°—130°E地区海洋上会减弱。8月在开阔海洋上减弱的台风十分少。

9月以后减弱的台风不仅在西太平洋上而在南海地区都较明显出现。在10月和11月,很多在海上减弱的台风与转向台风有关。Riehl23曾根据1957—1968年66个转向台风统计了它们的强度变化。这种台风一般先向西行,以后转向北和东北,最后到达30°N以北地区。这66个台风并未穿过陆地或岛屿(如菲律宾、我国的台湾省),而是一直在海上运动,主要在125°E以东洋面上移动。其中有43个台风其最大风速出现在转向点前后的12小时内。22个台风最大风速出现在转向前一天或一天多一些的时间,只有一个转向台风,其最强的风速出现在转向后一天。因此,几乎所有台风都在转向点或稍偏前一些达到其强度的极值。

台风

各月台风转向点纬度的变化很大,8月份,转向纬度最高。右端为转向台风的平均风速,除8月份台风在转向点上稍有减弱趋势外,其它各月都达到62.5米/秒。还可以看出,11-5月的台风在转向后一直移到30°N仍不消失的,其最大风速至少曾达到51米/秒。台风在转向以后,强度一般迅速减弱,Riehl给出计算台风在转向后任一时刻的最大风速公式Vmax/Vomax=100—b(①一Φ)(转向后路径≤8—10纬距)Vmax/Vomar=1/(1+ay)(转向后路径>8—10纬距)式中Vmax为台风任一时刻的最大风速,Vomax为台风生命史中最大风速值。Φ是台风所在纬度,Φ,是转向纬度。b是斜率,取3.8.y=Φ一更,,a取0.056.这两个式子可用来计算台风转向以后两天或两天以上时间内强度的减弱。这种估计至少有48小时的时效。

但用来估计较短时段内的变化可靠性较差。实际情况往往比较复杂,有的台风先是急剧减弱,然后又减弱得很缓慢。另外有些台风情况则相反。所以在预报中采用上式进行估计时,只能得到近似的结果。引起台风强度变化的原因很多,其条件与台风发生发展条件相似。其中有三个方面:

(1)海温的影响。它决定水汽的来源和热力不稳定度的维持。

(2)大尺度环境流场是否有利。其中包括低空辐合情况、高空辐散流出情况、风垂直切变的大小、冷空气的作用等。

(3)地形影响。这主要是陆地和大面积岛屿对台风的影响。

台风的强度是以台风什么来确定

台风的强度是以台风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和海平面最低气压来确定。‌

台风的强度主要通过两个主要指标来衡量:‌一是台风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风力,‌二是海平面的最低气压。‌这两个指标共同决定了台风的强度等级。‌根据中国气象局的“关于实施等级国家标准”GBT 19201-2006.‌热带气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速(‌从大到小)‌划分为超强台风、‌强台风、‌台风、‌强热带风暴、‌热带风暴、‌热带低压六个等级。‌这表明,‌台风的强度与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风力和海平面的最低气压密切相关。‌

最大平均风力:‌这是衡量台风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风速越大,‌台风的强度越高。‌

海平面最低气压:‌与最大平均风力相对应,‌海平面的最低气压也是衡量台风强度的一个重要参数。‌气压越低,‌说明台风内部空气流动更为剧烈,‌从而台风强度越高。‌

这两个指标共同作用,‌决定了台风的等级和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这两个指标,‌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出台风的强度,‌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