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副高又双叒强强联手了 接下来就是热热热
天气网讯,有人分析了副高最新情况,从相关副高视图来看,北半球副高又双叒强强联手了!为什么说又呢?因为这样的强强联手在7月7日的时候也出现过,相信当时一些城市应该深有感触。也就说,这就意味着,接下来就是热热热!请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暑,尤其谨防热射病。
北半球副高又双叒强强联手了
副高强强联手气温高涨
据专业人士分析,7月22日20时,500百帕高度场,588线全部连通,再次看到了北半球副热带高压环绕地球中低纬度的情况(7月7日也出现过),感觉为了迎接大暑节气到来,先把气氛搞起来,接下来就是热热热。
预计今后几天,副热带高压继续维持强势,南方地区和新疆南部等地将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40℃以上的高温甚至会连成片。
中央气象台预计,今天白天,内蒙古西北部、新疆沿天山地区和南疆盆地、安徽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湖南、江西、浙江、福建、贵州东部、广西、广东等地有35℃及以上高温天气,其中,新疆南疆盆地、上海大部、江西、浙江、福建、广东中北部、湖南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新疆南疆盆地东部、浙江中南部、福建中部局地可达40℃以上。
这轮高温过程中,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江苏等地将是热力核心区域,而且除了高温,南方空气湿度也比较高,闷热感加剧,至少到月底之前,蒸桑拿的感觉都会持续。
大城市中,福州未来7天最高气温大多维持在39~40℃,常年(1991年至2020年)7月福州高温平均日数15.7天,今年7月7日进入小暑节气后,截至昨天福州连续16天出现高温,高温全勤,提前完成了常年7月整月的份额。杭州、长沙、南昌、广州,今后7天高温也将全勤打卡,暑热难耐。
气象专家提醒,暑热来势汹汹,公众应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出行,外出时备好防晒衣、防晒帽、遮阳伞、墨镜等,还要注意多补充水分,切忌贪凉。高温天气频繁出现易导致人体中暑,严重的还会导致热射病,公众如出现头晕、恶心等中暑先兆,需及时治疗,避免情况恶化。
什么是副高?
副高
副热带高压带,是指处在热带和温带之间的副热带地区存在着一条高压带,人们常称之为副高。副热带高压带是一条环绕全球的干旱带,集中了世界上绝大部分沙漠区域。然而,在这条干旱带上又点缀着若干个全球雨量最为丰沛的季风区,使副热带成为全球天气气候最为多变、洪涝干旱最为频发的地带。
由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的气流,由于气温随高度而降低,空气渐重,在距地面4~8公里处大量聚集,转向南北方向扩散运动,同时还受重力影响,故气流边前进,边下沉,各在南北纬30°附近沉到近地面,使低空空气增多,气压升高,形成了南北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它是因为空气聚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属暖性高压。
副高带会对它所控制的地区的气温造成影响。赤道低压属热力低压,副热带高压属动力高压,副极地低压属动力低压,极地高压属热力高压。
由“热低压”产生的赤道低压使气流从赤道上升到高空,并向极地高压流动。高空气流不考虑与地面的摩擦,在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垂直气流方向向右,南半球相反)的影响下,在纬度30度附近气流方向与纬线平行,阻碍了气流运动,导致空气发生聚集并下沉,由此形成一个动力高压--副高。由于副高纬度较低,且空气下沉导致降雨稀少,所以副高温度较高。
成因:
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干旱少雨。冬季,副热带高压移向低纬,本气候区西风带气旋活动频繁,降水丰富,同时因西风从冬季较温暖的海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上吹来,气候温和湿润。
位于副热带地区(纬度约为20°~30°)的高压系统。它呈椭圆形,其长轴大致同纬圈平行,是具暖性的动力系统,一般在700百帕和500百帕等压面图上最明显,属行星尺度系统(见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角动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系统。副热带高压主要位于大洋上,常年存在,按不同的地理位置,分别称为北太平洋高压、北大西洋高压、南太平洋高压、南大西洋高压和南印度洋高压。由于这些高压环绕整个副热带地区,故统称为副热带高压带。有时,副热带高压还可分裂为更小的高压单体,有的小单体也可以位于大陆上。冬季位于南海地区的单体,称为南海高压。 特征 副热带高压带的主要成因是动力的作用(见急流),其高压脊线(等压线或等高线反气旋曲率最大处的连线)处于哈得来经圈环流和费雷尔经圈环流(见大气环流)的下沉气流区,天气多晴朗。
副高
相传从大西洋运马往西印度群岛的帆船,进入副热带高压所在的纬度时,接连几周平静无风,无法航行,终因水和粮食用尽,不得不将马匹投入海中,故欧美各国常用马纬度作为副热带高压的同义词。就副热带高压的单体来说,东部和西部的大气铅直运动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在高压的东部,下沉运动特别强,下沉气流因绝热压缩而变暖,造成很强的下沉逆温,称为信风逆温。这种强逆温的层结非常稳定(见大气静力稳定度,抑制了铅直对流的发展,使天气持续晴好,形成了副热带大陆西岸的干燥气候带〔见地中海(型)气候〕。在高压的西部,下沉气流和逆温都比较弱,使低层辐合上升的暖湿空气,易于冲破逆温层而形成对流,故多雷阵雨天气。
西太平洋高压、北太平洋高压,在夏季一般分为东、西两个大单体:位于西太平洋的大单体,称为西太平洋高压,位于东太平洋的大单体,称为东太平洋高压。西太平洋高压脊线北侧的西风带中,气旋和锋面活动比较频繁,常产生阴雨或暴雨天气。
中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雨带,经常处于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的距离处。西太平洋高压脊线的季节性变化,和中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季节性位移相对应。平均而言,5月份高压脊线位于北纬15°附近,主要雨带位于华南,6月份脊线越过北纬20°,主要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使江淮一带进入梅雨期;7月中旬脊线向北越过北纬25°,主要雨带就移到黄河流域,使华北进入雨季,这时,江淮流域正处在高压脊线控制之下,梅雨期结束而进入伏旱期,天气酷热少雨。脊线南侧为东风带,常常有东风波和台风活动,产生大量的降水。因此,在7月中旬以后,华南又出现一条雨带。西太平洋高压和台风的相互配置,决定着台风的移动路径。高压强大且脊线呈东西向时,台风稳定西行;高压脊线呈西北—东南向时,台风容易向西北移动,并在中国登陆;若高压减弱和断裂,则台风往往北上登陆或转向。